臺中廚餘改焚化 南投「化整為零」
非洲豬瘟造成廚餘去化管道受限,爲避免民怨,臺中市已全面禁廚餘進掩埋場,改送焚化爐,桃園市因焚化、再利用管道有餘裕,掩埋場備案未派上用場;南投則「化整爲零」,採瀝乾廚餘與一般垃圾混收後再篩分打包,暫置後外運焚化。
臺中市環保局指出,全市每天約產生265公噸廚餘,原由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每日處理約110公噸,其餘多由養豬場收購再利用。隨廚餘養豬禁令實施後,市府緊急開放12處掩埋場收受廚餘,卻引發臭味與衛生疑慮,遭砲轟爲「廚餘海」與「垃圾湖」。
臺中市府10月30日起縮減掩埋場爲3處,並宣佈「全面禁止廚餘進掩埋場」,改送焚化爐處理。環保局指出,原本74%廚餘透過焚化去化,26%進入掩埋場,隨後裡焚化爐歲修完成,昨起全市廚餘全數送入焚化爐,並結合沼氣發電,實現能源回收。
桃園市環保局原規畫遭清除業者「棄單」的餐廳業者,可將廚餘送觀音保障掩埋場,經盤點生質能中心與泓橋環保公司目前處理桃園廚餘尚有餘裕,並無廚餘送掩埋場。
桃園市觀音區市議員吳進昌說,廚餘進掩埋場將徒增地方環境負擔,也建議市府趁此次豬瘟疫情機會,輔導養豬戶轉型、禁用廚餘,因爲廚餘蒸煮過程常有異味飄散,希望未來不再使用廚餘養豬,也有助於提升空氣品質。
南投縣每日產生約30公噸廚餘,環保局表示,目前動員南投市、竹山、魚池三地堆肥場全量運轉,並配合集集黑水虻處理場分擔去化,估可處理約15公噸。草屯地區則協調當地養雞場協助消化部分廚餘。
不過,南投縣內每日收運量仍高於處理量,環保局採「化整爲零」策略,請民衆與清潔隊先瀝乾廚餘,與一般垃圾混收後再篩分打包,暫置後外運焚化,維護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