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標售173筆市地底價227億 議員質疑:帶頭炒地
房市因限貸令趨冷,臺中市各新建案買氣有趨緩趨勢。(馮惠宜攝)
臺中市地政局9月9日將大規模標售173筆、總底價約227億元的市有土地,臺中市議員陳俞融批此舉恐進一步推升高房價,她也痛批市府「帶頭炒地」,罔顧居住正義。地政局迴應,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爲自償開發事業,所取得的配餘地及抵費地不屬市有土地性質。這些土地應優先出售以償還開發貸款,作法與全國一致。
陳俞融指出,根據市府資料預售屋消費申訴案件從2023年的209件增至2024年的252件,增幅逾兩成,其中「開工或交屋延遲」糾紛更從31件暴增至54件,增幅高達74%,顯示建商施工壓力與市場信心同步下滑。地稅局亦坦承,今年契稅收入因交易量減少而略低於預期。
他質疑,在房市明顯降溫、買氣疲弱之際,地政局仍執意出售包括水湳經貿園區及13、14期重劃區等精華地段,恐讓財團以低價進場壟斷,墊高土地成本,最終轉嫁至房價。
陳俞融直言,市府土地政策已淪爲財源工具,不僅未能抑制房價,反而助長炒作。他呼籲市府應暫緩標售,優先投入社會住宅建設及服務,真正落實居住正義,讓市民得以安居。
地政局強調,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屬財務自償的土地開發事業,開發費用先向各金融機構貸款支應,所取得的配餘地及抵費地非屬市有土地性質,應優先出售償還借款臺中依法處分土地,與全國做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