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金董座吳東亮:新新併完成 更有進軍海外利基

臺新金董事長吳東亮說,新新並之後,臺新新光金更有走出海外擴張版圖的利基,臺新銀行會更積極向海外拓點,同時努力朝世界百大銀行目標邁進。記者胡經周/攝影

「新新並」即將在7月24日完成,臺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今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暢談未來推動金控整並乃至於整個業務版圖發展的規畫。他表示,樂見由新新並帶動整個金融業的整並風潮,同時新新並之後,臺新新光金更有走出海外擴張版圖的利基,臺新銀行會更積極向海外拓點,同時努力朝世界百大銀行目標邁進。

新新並之後的金融業整並可說風起雲涌,吳東亮說,期待更多金融業者一起去打國際杯,「看誰最先進入百大,這對臺灣也是好事。」未來臺新新光金將以「深耕臺灣,立足亞洲,放眼世界」 爲三大目標。

對於新新並之後的高層人事佈局,外傳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可能出任臺新新光金控的副董事長,吳東亮笑說:「不能泄露太多天機。」他表示,相關高層人事都要再安排,但這兩年來魏寶生經營新光金的成果很好,因此未來在合併後的金控絕對是重要職務的安排。

吳東亮指出,新新並的通過只是開始,重頭戲在於之後銀行、保險、證券、投信等四大子公司的合併,且2年內要完成金控旗下所有子公司的合併,他仔細盤點,加起來大大小客戶數多達1千萬戶、股東近百萬戶,員工有3萬人,這是非常重大的工程,一定要作好,而且由於在合併過程中,希望能充分留才。他說,合併過程最怕「亂砍人」,因此臺新新光金也將作組織架構的調整,以收留才之效。

吳東亮也看好合並之後的保險、銀行佔比各半,資產的分佈上將更平衡。此外,吳東亮指出,合併之後透過資產負債重新調整,成本降低、利率增加,加上新壽CSM商品也賣得很好,接下來績效會比以前更好。

在新新並上路之後,臺新新光金控將進入新階段,對於金控最新的努力目標,吳東亮指出,臺新去年在成立滿30週年訂定新的工作標竿,以認真、創新、永續作爲臺新新的工作精神,他回憶父親,也就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從小教導他,不論是生活及作事都要認真,在他看來,創新就是學習,父親最常訓勉的,「維持現狀就是落伍,研究發展纔會成功」,代表的就是認真和創新,也將是未來金控努力的標竿。

對吳東亮而言,新新並之後,也將是擴大海外版圖的新開始。吳東亮指出,臺新銀行早已配合臺商赴亞洲多方佈局,以分行形式前進,包括日本的東京、福岡、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布里斯本,緬甸等都有佈局,菲律賓則正在申請。他說,不只東南亞,未來也會想去美國、歐洲布點,歐洲方面,他舉例立陶宛和臺灣經貿關係升溫,也可作爲選點考量。

未來臺新新光金控將成爲臺灣第四大金控,吳東亮指出,「重點不是在臺灣比,而是要走出去。」他特別提到當前臺灣服務業的低薪問題,他指出,臺灣的銀行業名列服務業的第三、第四名,但服務業整體來看卻很低薪,他認爲金融整並可透過更壯大金融業,進而提高金融業在GDP的產值,改善服務業低薪的狀況,像是新加坡佔GDP比重超過10%、香港超過20%,就是很好的例子。

談到近來的新臺幣匯率升值使壽險業產生嚴重的匯損,關於有業者提到開放死利差互抵來讓壽險業者能取得因應衝擊的一桶金,對此吳東亮也呼應,該措施值得考慮。他指出,臺灣壽險業的資產錯配問題的確嚴重,使臺灣除了利差、死差之外,還有匯差,而且好幾千億的避險成本就算花下去,外匯準備金新制即使上路,新臺幣匯率升2元,一次就用光了,因此若把死利差互抵,拿來當外匯準備第二桶金,則國內業者都可受惠,目前有8家壽險公司都有死利差互抵,總金額共約6千億,來救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