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助美國AI一臂之力 俞大㵢:盼貿易談判及時有結果

駐美代表俞大㵢。聯合報系資料照

我駐美代表俞大㵢13日投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表示,臺灣已經準備好做美國在AI競爭中的夥伴,並期待臺美關稅談判能有及時且有建設性的結果。

俞大㵢指出,川普政府在今年一月宣佈「Stargate」的倡議,計劃擴大美國的人工智慧(AI)基礎建設;俞大㵢說,美國希望確保民主價值、創新和安全考量來推動AI的發展,勢必需要與信任的盟友建立強健的夥伴關係,而臺灣已經準備好在這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俞大㵢表示,在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基礎之上,臺灣對全球AI的發展已經有很重要貢獻,尤其臺積電的晶片支持世界許多AI的創新;臺灣也針對AI基礎建設和超級電腦投資30億美元,強化臺灣協助美國追求繁榮、安全和創新未來的能力。

俞大㵢指出,英業達集團近期才宣佈投資8500萬美元,在德州興建AI伺服器生產基地;同時環球晶圓也計劃投資40億美元,在德州謝爾曼市(Sherman)生產半導體晶圓。

俞大㵢說,臺美經濟夥伴關係非常強健,且還在成長中;臺灣目前是美國第七大貿易伙伴,比法國和印度都還要大,同時也是美國高科技投資的主要來源之一。俞大㵢指出,臺灣現在逾40%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向美國,特別是針對AI、醫療科技和研究發展等項目。

俞大㵢提及臺積電對美1000億美元的擴大投資,同時也提到輝達宣佈投資5000億美元,計劃在亞利桑那和德州製造AI晶片,並與臺積電、鴻海與緯創等臺灣科技製造大廠合作,共同推動晶片與超級電腦產線落地美國。

俞大㵢說,臺灣對美國經濟貢獻不只是在科技領域,臺灣也承諾長期購買美國天然氣,包括阿拉斯加的天然氣;臺灣也是美國小麥、大豆、玉米和牛肉等農產品的長期、可靠買家。

不過俞大㵢也指出,雖說如此,臺灣仍是美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唯一被雙重課稅的國家;俞大㵢認爲,臺美達成協議消除雙重課稅,將解鎖更多臺灣的資本投資美國。

俞大㵢表示,迴應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賴清德總統已承諾增加美國進口產品,也將處理非關稅障礙。

俞大㵢說,美國將臺灣納入早期的關稅談判,顯示出臺美經濟關係的強壯和戰略價值,期待這些討論會走向及時(timely)且有建設性的結果,爲臺美更加深化合作開道,尤其是在AI和其他先進領域。

俞大㵢並指出,全球超過一半的貨櫃船都穿越臺灣海峽,臺灣明白這個通道的戰略重要性,也致力於保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從2016年開始,臺灣已經增加80%的國防預算,也在過10年中向美國軍購超過250億美元。

俞大㵢說,AI和科技競爭很重要,臺灣已經準備好與美國合作,一同面對當今的經濟和戰略挑戰,也形塑一個由創新、公平和共享繁榮定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