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談判 俞大㵢:將導向多產、科技合作

美國對臺灣對等關稅新稅率尚未出爐,傳出臺灣政府擬開放進口美牛內臟及絞肉。圖爲賣場內販售的美牛。(趙雙傑攝)

美國總統川普已陸續公佈22國的關稅稅率,但臺灣依舊沒有在名單上。我駐美代表俞大㵢10日接受前白宮策略長巴農(Steve Bannon)的專訪表示,臺美在科技產業和人工智慧(AI)發展上是「完美夥伴」,他認爲雙方貿易談判會走向有成效、多產的合作。

外傳我國將開放進口過去管制的「美牛內臟、絞肉」,並將豬腎萊劑容許值比照國際標準,且早在今年1月初,衛福部食藥署已委託學者風險評估,並於6月完成。對此,食藥署不願對美豬美牛議題做任何迴應。

行政官員強調,談判團隊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爲核心,持續逐步且審慎地與對方談判。

食藥署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副召集人李俊璋說明,世界各國幾乎都以0.09爲標準,我國2019年修訂肉品萊克多巴胺標準時,也是以0.09分析,認定危害指標在可接受範圍,食安諮議會爲了降低風險,才調降至0.04。目前除了這份風險評估,他並未接到新的評估研究。

俞大㵢在巴農的Podcast節目「戰情室」(War Room)上受訪。面對即將來到的AI未來,俞大㵢稱臺美是完美夥伴,就像現在美國設計晶片,由臺灣生產製造。臺積電日前也宣佈加碼投資美國,總投資額達1650億美元。但俞又示警說,臺灣生產全球逾9成高階晶片,萬一臺海爆發戰爭或衝突,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提到臺美關稅談判的進度,俞大㵢表示,臺灣還沒有收到關稅通知函,但他認爲臺美談判將會導向有成效、多產的貿易、投資和科技合作,而臺灣也會強化出口管制,防堵中國大陸取得高端科技。

俞大㵢並在巴農的節目上強調,臺灣絕對有自我防衛的決心。他指出,其實,若按北約組織(NATO)對國防採購方式的標準來算,臺灣國防相關支出約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其中的1.5%用於強化基礎設施韌性。他稱:「很多事情都已經在進行中。」

今年2月,賴清德總統表示,目前臺灣國防預算約佔GDP的2.5%,今年將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目標。

巴農曾在川普1.0政府擔任白宮策略長暨資深顧問,如同川普總統的「軍師」,後來兩人鬧翻,而今他又成爲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中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巴農以對中國態度強硬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