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周」開跑!彭金隆:展現打造亞資中心決心

首屆臺灣周開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中間)領軍開幕。圖/魏喬怡

臺灣首屆「臺灣周」15日起登場,吸引400位國際貴賓100家金融機構和企業與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5日致詞時表示,臺灣擁有龐大的民間財富與豐沛的資金動能,「十年來銀行增32兆新臺幣、保險業資產增加近18兆元、整體金融資產來到將近130兆元、超額儲蓄十年累積超過30兆元、在投資動能上,這一兩年國內的基金規模由5兆成長到10兆元」,現在外資持有本國股票市值佔總市值超過40%以上,展現國際投資對臺灣市場抱持強健的信心。

彭金隆指出,今年是首次舉辦臺灣周活動,也是臺灣金融市場重要的時刻,在去年的同時,我們決定今年舉辦臺灣周,臺灣長期以來,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之下,不論是電子半導體產業面還是金融業,都有豐碩的成果,近十年來臺股加權指數上升2.5倍,整體市值增加超過3倍。

彭金隆指出,幾天前總統在雙十國慶演說中宣示臺灣要成亞資中心的決心,這是當前最重要的發展政策,也是促進臺灣金融市場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方針,已結合產官學力量,全面朝向此目標邁進,這些計劃包括「壯大資產管理、推動永續發展、促進財富管理、引導資金進入公建、擴大投資臺灣」五大重點計劃。並以留財引資投資臺灣支持產業發展,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優勢與機會。

彭金隆指出,一年多前我們提出亞資中心願景,許多人認爲這是不可能任務,但行政院的領導下透過鬆綁50項法規,高雄資產管理示範專區開放38項業務,已有34家金融機進駐,全面放寬私人銀行設立、開放主動式ETF、推動REITs立法,改造創新板組建亞洲創新投資平臺,啓動第一階段TISA、吸引7家外資投信在臺設立區域中心,臺日ETF雙掛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專職辦公室,放寬投信全委限制、開放新型態保險商品、降低保險公建投資風險係數、獎勵投資新創創投措施、OIU修法的各項具體措施,把理想化爲現實。事實證明,臺灣優勢的產業技術、廣大的民間財富、優秀的金融人才,是臺灣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優勢。

推動臺灣成爲亞洲資產中心,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現在不做,未來肯定更不會成功」彭金隆道。他指出,未來會虛心學習國際成功的經驗,結合臺灣之間的優勢,持續加大,推進力道,建構對標國際的法規制度與政策誘因,爲臺灣作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樞紐的地位持續努力。的地位,而失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