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移動故事屋」降臨日本大阪!10公尺巨大帳蓬「環形投影」

▲臺灣10公尺「移動故事屋」降臨日本。(圖/文化部)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邁入第3周,在戶外搭起直徑達10公尺的「移動故事屋」,將從明(16日)起連續5天,早上10點到下午6點,總共帶來43場演出,打造最貼近日本孩子生活的冒險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認識臺灣文化。

▲「移動故事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認識臺灣文化。(圖/文化部)

近日在大阪中央公會堂戶外,療愈系充氣裝置「a-We」的身旁,搭起一座超吸睛的巨大帳篷,就是早在臺灣風靡各地的「移動故事屋」,此次跨海移動到了日本。

總監張嘉路分享,「移動故事屋」的靈感來自馬戲團,希望打破室內場地限制,像嘉年華一樣到處巡迴,把最有趣的表演帶給各地的孩子。在別有洞天的帳篷裡,有着180度的環形投影,加上體感聲光效果、說書人的互動,讓大小朋友都能完全沉浸在故事的世界裡。

▲▼在別有洞天的帳篷裡,有着180度的環形投影,加上體感聲光效果。(圖/文化部)

此次「移動故事屋」特別帶了3個臺灣原創劇目到日本,包含與金馬獎得主、動畫導演王登鈺合作,探討海洋環保議題的創團經典之作《機器人流浪記》;認識臺灣歷史與廟宇文化的《乾爹乾媽是神明》等2部作品;以及鼓勵孩子們探索自我的《龍王求職記》。

3個劇目都有「演員場」和「動畫場」兩種不同的故事體驗方式,可以選擇跟着演員一起互動、感受現場的熱情,或是專注欣賞動畫的精緻細節。

而爲了讓日本小朋友更有共鳴,特別會說日語的兩位臺灣籍媽媽鄭心怡與溝越茜演出,先前兩位媽媽與策展人吳季娟在線上進行會議、排練後,將內容語音存錄下來,再交由巴雀藝術進行編曲,直到正式演出前1天,雙方終於正式合體進行現場排練。

旅居日本17年的鄭心怡分享,她在孩子還小時就常讀繪本給孩子聽,「我一直很珍惜那段親子共讀的時光,平常也有聽小提琴及鋼琴的習慣,很開心有機會參與結合音樂與繪本的演出」。

▲童書之森《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吸引近百名日本親子觀衆參與。(圖/文化部)

另外,在中之島的「童書之森」,今15日帶來《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吸引近百位的親子觀衆參與。靈感來自臺灣繪本作家林小杯的《喀噠喀噠喀噠》,以小女孩爲視角,描寫阿媽總是用裁縫機「喀噠喀噠喀噠」爲她縫製衣物的情景。

巴雀藝術的絃樂三重奏演奏作曲家王之筠,依據繪本編寫樂譜,與朗讀者的聲音交錯進行,混合著臺日耳熟能詳的童謠,並運用提琴音色巧妙模仿繪本中的聲響,讓現場大小觀衆完全融入故事、音樂的情境中。

▲日本媽媽帶着女兒欣賞《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圖/文化部)

現場觀衆有一對大阪的母女,媽媽因爲從世博看見了許多國家的文化,對臺灣也十分熟悉,讓她今天特別到童書之森看演出。媽媽說,一直覺得臺語很美,第一次接觸到故事搭配絃樂的演出,除了覺得新鮮,也感覺更容易融入故事的情節。兒則對於能從音樂及說書人的聲音表現中,聽到裁縫機「喀噠喀噠喀噠」的聲音非常喜歡。

▲《喀噠喀噠喀噠》繪本里許多臺語與日本發音相似。(圖/文化部)

童書之森館長伊藤真由美說,《喀噠喀噠喀噠》繪本里許多臺語與日本發音相似,對於小朋友是容易聽懂並理解的。文化部表示,目前童書之森《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各場次已報名額滿;《移動故事屋》僅剩部分場次有少許名額可供預約,現場開放候補。

有關「We TAIWAN 臺灣文化 in 大阪.關西世博」更多資訊,可至「We TAIWAN」官網,或追蹤X、Instagram關注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