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已成川普、北京交易棋局籌碼 就像一枚棋子隨時被棄之不用

▲表面上,美國持續強調臺海和平的重要性,甚至透過官方渠道挑戰中國的「一中」說法,給人一種全力支持臺灣的假象。然而,其實際行動卻曖昧不清,多有所保留。(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陳國祥/前《中國時報》總編輯、前《中時晚報》社長

美國正與中國積極進行貿易談判,據悉,美國與臺灣的談判可能在美中談判後才能確定,令人懷疑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美國以臺灣爲籌碼,換取中共更符合美國心意的交易,而且這不僅限於經貿問領域,關於臺灣的終極地位也可能是川普與中國交易的籌碼。

川普以交易思維處理外交事務 臺灣議題已被深深捲入博弈

美中關係近年在競合的軌道上跌宕起伏,激烈的關稅與科技戰硝煙未散,反覆的談判與妥協又在尋求和平的曙光。在這場波譎雲詭的國際大棋局中,臺灣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不僅在經貿層面有成爲美中談判上成爲附帶條件,更在政治與戰略層面被視作可交換的籌碼。

川普總統以其一貫的交易思維處理外交事務,臺灣議題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或已被深深捲入這場複雜多變的博弈之中。

川普的風格向來把外交當生意。在他的考量中,價值、制度或理念並非主要因素,「划算與否」纔是關鍵。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臺灣在美中談判中成爲他的一張好牌,用來跟中方叫價。

最近川普政府一方面透過AIT宣示「臺灣地位未定論」,在話語層面爲臺灣爭取了一定的空間;另一方面,卻傳出不批准對臺軍援的消息,理由竟是「臺灣有錢,應該自己買武器」。

這看似矛盾的組合拳,實則是川普典型的談判手法。他先打出臺灣牌,向北京施壓,再在軍援或其他議題上釋出可能讓步的訊號,企圖在談判桌上換取中國的實質讓步。如此一來,臺灣問題成爲談判籌碼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臺灣的命運在美中的博弈中更顯複雜。

表面上,美國持續強調臺海和平的重要性,甚至透過官方渠道挑戰中國的「一中」說法,給人一種全力支持臺灣的假象。然而,其實際行動卻曖昧不清,多有所保留。川普政府近期拒絕批准對臺軍援案,外界普遍質疑這是爲了方便中美會談而刻意做出的交易空間。

這種對臺口惠而實不至的態度,不僅讓臺灣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也強化了美國在需要時打出臺灣牌的臆想。換言之,在美方眼中,臺灣的戰略價值雖不可或缺,但是否願意實際付出資源支持,仍完全取決於華府與北京之間的利益算計。臺灣就像一枚棋子,在大國的棋局中隨時可能被棄之不用。

▼最近川普政府一方面透過AIT宣示「臺灣地位未定論」,在話語層面爲臺灣爭取了一定的空間;另一方面,卻傳出不批准對臺軍援的消息,理由竟是「臺灣有錢,應該自己買武器」。(圖/路透)

臺灣陷入被動挨打局面 不能再單純寄望美國承諾

在經貿領域,臺灣同樣陷入被動地位。美中在關稅、半導體、TikTok等議題上反覆拉鋸,川普的對中關稅政策更是變化莫測,一會兒祭出145%的懲罰性關稅,一會兒又因產業遊說而放寬限制。這種高舉高打、低調妥協的模式,讓外界難以捉摸其下一步的走向,而臺灣出口與產業的走向,也只能等待美中拍板後才能確定。

臺灣產業的未來處境很可能要視美中談判的結果而定,即使臺灣近期出口創新高,科技產業仍蓬勃發展,但若美中協議中涉及半導體產業與《232條款》,臺灣都可能被當作附帶代價,承受無妄之災。

美國長期將中國視爲主要戰略威脅,在這種大背景下,臺灣自然不至於被完全犧牲。然而,美國對臺政策卻同時面臨着兩難困境,一方面,美國必須利用臺灣牽制中國,以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又擔心與中國完全決裂,引發不可控的後果。

於是,臺灣便成爲華府手中可大可小的棋子。需要時,美國強調保護臺灣,以向中國施壓;不需要時,則擺出含糊態度,甚至在軍援上縮手縮腳。

誠如張五嶽教授所說,川普的交易性格確實讓臺灣成爲籌碼的機率上升,但還不至於損及臺灣的重大主權與利益,因爲北京本身缺乏足夠籌碼與美國交換。然而,問題的核心並非川普是否會出賣臺灣,而是臺灣是否已經成爲美中談判的籌碼之一,這種不確定性足以讓臺灣陷入深深的戰略焦慮之中。

川普與習近平的互動,其影響力不僅侷限於雙邊關係,更牽動着整個亞太局勢的走向。川普已宣佈將出席韓國APEC峰會,並計劃訪中,在這些重要的談判場合中,臺灣問題幾乎必然會被提及。與此同時,北京不斷加強軍事部署,福建艦最近的試航成功,意味着解放軍逐步具備與美國海軍競爭的遠洋能力。

臺灣安全環境的惡化,使得「臺灣牌」在美中博弈中更具價值。然而,價值越高,風險也越大。一旦臺灣淪爲美中角力的工具,所能掌握的自主性將愈來愈低,甚至可能在大國的博弈中粉身碎骨。

川普政府的交易外交,如同颱風過境,給臺灣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戰略壓力。在這場美中的博弈中,臺灣似乎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成爲讓人交換的籌碼。

然而,臺灣並非完全無能爲力。民意已然發出清晰的聲音,根據聯合報最新民調,已有66%的民衆選擇「等距」戰略,這是臺灣社會智慧的結晶,也是執政者應該深思的方向。

臺灣不能再單純寄望於美國的承諾,因爲美國的承諾在川普的交易思維下,往往只是談判的籌碼,缺乏穩定性和可靠性。臺灣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和發展策略,以應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如何擺脫被動局面,讓自己不再只是籌碼,而是成爲不可忽視的行爲者,將是臺灣未來面臨的最大考驗。

臺灣必須增強自身國防能力,提升軍事威懾力,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時推動產業多元化,降低對特定產業和市場的依賴,提高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尋求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拓展外交空間,提升國際地位。唯有如此,臺灣才能在美中之間找到相對安全的位置,掌握自己的命運,避免成爲大國交易的犧牲品。

否則,川普式的買賣外交將一次又一次把臺灣推上談判桌,讓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命運任由大國交易,這是臺灣人民絕對不能接受的。民進黨政府一面倒的親美政策,川普不領情,臺灣民衆不埋單,非改弦更張不可。

▼臺灣安全環境的惡化,使得「臺灣牌」在美中博弈中更具價值。然而,價值越高,風險也越大。一旦臺灣淪爲美中角力的工具,所能掌握的自主性將愈來愈低,甚至可能在大國的博弈中粉身碎骨。(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奔騰思潮」,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