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烏克蘭淪棄子 臺灣不能當棋子

中國時報社論

俄烏戰爭進入談判階段,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委派的代表主談,政治受難國烏克蘭和援助國歐洲國家被排除在談判桌外,他們只能在場外吶喊「不接受沒有烏克蘭參與的協議」。川普對此置若罔聞,還要求烏克蘭以5000億美元的稀土抵償美國援助,甚至將戰爭的發生歸因於烏克蘭。

美主導棋局 預示臺灣命運

烏克蘭十餘年來一直順從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意旨,亦步亦趨扮演前沿角色對抗俄羅斯,3年多來的戰爭,軍民死傷慘重,國土淪爲廢墟,雖得美歐武器與財政支援,但最終還是被丟包,獨自承擔苦果,連加入北約都不可得,未來安全毫無保障。

英國《經濟學人》本週封面故事以「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爲題,指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正在改變美國的整體外交戰略取向,而上週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中,歐洲各國焦點圍繞在「背叛」與「姑息」,川普可能在俄烏戰爭中放棄烏克蘭的態度引發歐洲擔心美國不再提供安全擔保。川普背叛烏克蘭和歐洲盟邦,姑息俄羅斯的入侵,向普丁俯首認輸。

美國副總統範斯及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公開了美俄初步達成的協議要點:烏克蘭若要恢復2014年以前的邊界「不現實」;戰後對烏克蘭的維和任務應主要由歐洲國家承擔,而不應是一個「北約的任務」,美國不會派維和部隊到烏克蘭;同時,不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些初步談定的原則完全符合普丁的心意,卻背離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卑微的起碼要求。

前總統拜登力挺烏克蘭,盡力提供武力與財務支援,如今換上川普,他看烏克蘭戰勝沒有指望,消耗沒有止境,決定棄之不顧,還要劫掠已經一無所有甚至債臺高築的烏克蘭。國際政治之現實與強權之無情無義表露無疑。

可憐烏克蘭,抗俄白白犧牲,美歐強權利用完就丟棄,死活完全不管。澤倫斯基原先被美歐國家推爲抗俄英雄,備受吹捧,但如今不但要承擔戰敗責任,甚至被指爲戰爭發動者,最終被美國一腳踢開,川普與普丁主導棋局,烏克蘭淪爲由人擺佈的籌碼。這個結局再次證明國際政治上沒有絕對的正義,只有利益。

這樣的結果不脫早先世人的普遍預期,世人還擔憂這是預示了臺灣的命運發展,烏克蘭今日的遭遇,是否就是明日臺灣的寫照?《經濟學人》說,「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的憂慮如今更爲迫切。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活生生的預示,臺灣人民爲此而產生「疑美論」,如今更有「疑川論」。賴清德斥爲無稽,認爲美臺民主理念一致,臺灣位居戰略要地,美臺關係堅如磐石。

甘做馬前卒 步入戰爭陷阱

賴清德政府欠缺臺灣的主體性思維,一味順從與取悅美國,對於獅子大開口的川普則曲迎唯恐不及。川普要臺灣提高軍費,向美國繳納保護費,賴清德立即宣佈要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3%以上;川普揚言徵收臺灣半導體進口關稅,逼迫臺灣晶片業者「回到」美國設廠生產,賴政府立即表示要協助業者到美國設廠。別的國家面對川普要脅,採取強力對抗政策,即使最後不得不妥協,也掙到一些利益,只有賴政府對川普的要求唯命是從,說一不二,毫無國家發展策略可言。

烏克蘭不顧地緣政治的險境,不知敦親睦鄰對維護安全的價值,不知不可壓迫鄰國必要的安全空間,甚至不知維持族羣和諧對於免除外力介入的效應,十餘年來充當北約東進的急先鋒,盲動躁進,還以爲背後有美歐國家當後盾,必可安全無虞。於是在西方國家和俄羅斯戰略對抗中充當馬前卒,而且操之過猛,絲毫不知節制。直到戰禍臨頭,還以爲有美歐力挺,必可轉敗爲勝,驅趕入侵者,甚至收回克里米亞半島。結果遭來戰禍,未來即使能獲得和平,也已國不成國,遍地瘡痍。

從「顏色革命」到爆發戰爭,烏克蘭一路渴求脫俄入歐、加入北約,甘爲美歐抗俄先鋒,結果卻被美歐政客一步步推向戰爭陷阱,然後棄之如敝屣,馬上從棋子變成棄子。臺灣在地緣政治的處境、被美國利用爲戰略棋子、拚命拱火對抗強鄰以及軍力差距很大等等方面,都和烏克蘭近似。烏克蘭的悲慘下場,賴清德政府實在應該看清楚,千萬不要蹈其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