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如何因應川普政權時代
川普重返白宮,臺海關係也深受新政影響而更爲敏感微妙、可能友善也可能更爲緊張,川普以「美國優先」思維,認爲臺灣竊取了美國的半導體業務,暗示臺灣應該要向美國支付保護費,或購買更多昂貴的軍事裝備,以及增加在美半導體事業投資,迫使臺灣必須適度調整。
文.李振麟
近年來,北京政權與和臺灣間的關係一直處於緊繃狀況,頻繁的中國大陸軍事演習,更是讓所有人擔憂,尤其是川普單刀直入的處事性格,容易造成外交誤解,無論來自於白宮或者北京,都會直接影響到臺海雙方的局勢穩定性。
川普近日又不斷地強調臺灣半導體產業,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權,似乎「晶片」逐漸從我方的關鍵優勢變成了臺、美間的經濟問題。如果出口到美方的商品關稅提升,臺灣對美的貿易交流將遭遇嚴重衝擊,在中美貿易爭奪戰中,最後「臺灣高科技產業」有可能變成兩大強國間的談判籌碼,直到臺灣的產業優勢全部喪失,如此深遠的影響,臺灣方面務必要謹慎,早日製定出一套應對策略,更必須要全力輔導企業團體,開拓更多新的國際經貿路線。
關稅政策引起相關國家反制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在減少「貿易逆差」思維下,將加重對於中國大陸等國家關稅,也就是部分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重進口關稅。關稅政策上,將可能會依照單一商品徵收不同的稅率,或者增加對於美製商品的購買量,來消除兩國間的貿易逆差。
根據CNN所提供資料分析,以二○二三年前出口到美國、排名前十名的亞洲國家分別,第一名爲「中國大陸」、出口額達五○一二億美元,約佔全國總出口額十四.八%;第二名爲「日本」、出口額達一四五一億美元,約佔全國總出口額二○.二%;第三名爲「南韓」、約佔出口額達一一六三億美元。雖然臺灣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在國家中排名第五,但是科技產業上,將遭受到美國的新經貿政策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地表示,要提升晶片進口關稅,因爲錢都被臺灣賺去了,希望這些相關產品製造商能回到美國生產,如北卡羅州的木材產業被中國大陸搶走,汽車產業則被墨西哥以及加拿大搶走。
針對美國對中方的關稅問題,中國大陸商務部堅決反對,並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也將採取相當地反制措施,以維護自身權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表示,加拿大對於美製商品也要徵收二十五%關稅,以迴應美國對加的作爲,這些反制動作,包括礦產、天然能源等相關產品。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亦表示將透過關稅和其他反制措施,表達對於美國總統川普的反報復,以捍衛墨西哥權利。後經過雙方開會,川普目前同意先暫停對於加拿大與墨西哥徵收關稅,期限一個月,來觀察其作爲,但中國大陸方面仍然適用。
川普呼籲更多的工廠來美國
川普認爲,國外產業對於美國都毫無貢獻,這些國際外商搶走美國人的產品與工作權,並且傷害了美國國家利益,因此如果不想被課徵高關稅,就必須思考轉移到美國本地生產製造。反之,如想要進入美國市場就要多付費,當這些產業迴歸,美國人才能再度擁有自由財富,川普在談話中,強烈呼籲美國企業回家並表達要課徵關稅的思維。
在二○一八年川普擔任第一任總統期間的中美貿易戰,最終造成各類商品齊高漲,包含遊戲機漲幅四十%,筆記電腦售價成長四十六%,導致美國境內物價高飛,通膨因此興起,百姓深受其害。
關稅政策對象包含美國海外製造業
如今川普改變政策,以鼓勵海外製造業來美國境內設廠投資,以取代高額的進口關稅。川普表示,美國將針對外國生產的電腦晶片、半導體、藥品、鋼鐵等產品課徵關稅,這些公司應該要來美國投資設廠,唯有如此纔不會被課稅,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努力呼籲更多的生產製造業來美,以帶動更多就業機會。
提及人工智慧 DeepSeek AI 時,川普表示「與其要花費數十億美元,甚至於數百億美元,還不如用更少的錢,來建立出同樣的解決方案。因此DeepSeek AI可以算是提出了一種更快、更便宜的AI智能,這是很好的,如果情況確實如此,我認爲對於AI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上是持以正面看待。」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於進口至美國的鋼、鋁、銅等期貨金屬製品,還有晶片、半導體以及藥品等高附加價值商品,開徵高額關稅。其中,對臺灣影響最大的部分,也就是川普似乎暗喻,許多美國的高科技公司,都是因爲臺灣的半導體「臺積電TSMC」,而因此離開美國,因此關稅對象要再擴大,包含在臺生產製造的電腦晶片或對臺採購,並警告關稅可能也高達百分之百,對於拜登在位時所推動的「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將不認同。
現今臺灣方面,在面對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時,不得不謹慎防範,必須制定相關的多元化政策,擴大經貿交流路徑以及擴大與全球供應鏈合作範圍。目前已有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海外生產單位,然而大部分生產製造業仍然在臺,以提供「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等美國客戶所需之晶片,如果川普推動更多的進口關稅措施,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勢必受到不良影響。
高關稅影響到鋼鐵和鋁材金屬
除了高科技產業以外,花旗集團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對於墨西哥或加拿大的商品徵收二十五%關稅,其中影響最大的金屬材料就是「鋼鐵」和「金屬鋁」。加拿大和墨西哥本是美國最大的鋼和鋁供應來源,川普的關稅計劃,將可能導致全球金屬價格上漲,同時這也是重要的建材,勢必將影響到建築產業。當然也有不少人指出,川普對於中國大陸商品的高關稅,也可能爲臺灣產業帶來利多機會,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然而川普表示要對所有國家,鋼和鋁進口徵收更多關稅,這些關稅也可能波及到美國能源產業,如石油鑽探業,因爲它們使用的「特殊鋼材」必須依賴進口,近期石油價格也呈現下跌。
爲何川普課稅,鋼鐵股卻大漲?依研判有幾種可能情境分析:
一、全世界進口到美國的鋼、鋁貨源都不同,因此競爭力大,如今統一都在進口基礎上增加二十五%關稅,則所有進口鋼品競爭條件,反而趨向於同等。這些鋼鐵以及鋁材出售到美國的企業,因爲關稅增加而必須提高出口售價,進而也影響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二、在232關稅條款中,取得進口免稅額度的國家,包含日本、韓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歐盟等鋼鋁製造業,在川普強調施行「對等關稅」全面徵收二十五%情況下,232條款中的免稅額度將取消,這些國家的銷美鋼、鋁品勢必調漲。相對而言,對於臺灣業者銷美競爭力上,反而是項利多政策,因爲各國銷美的鋼鐵稅率,將跟臺灣一樣,臺廠的競爭壓力變小,直接導致臺廠鋼鐵股大漲。
臺灣經濟部表示,已持續關注美國政策走向,清楚表明唯有共謀合作纔是上策。東西方文化習俗、思考模式與工作態度本就有所差異,唯有美國「研發設計」、再交由臺灣「代工生產製造」的合作模式,才能打造出互利互惠的共存商機。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ITA資訊科技」協定,高科技的半導體產業享有零關稅,帶動整體資訊產業投資意願。如果今日被課徵高關稅,將導致產業鏈破壞,中、下游的原物料、生產設備、研發設計以及技術人才等項目,將面臨分散風險,勢必造成更高的成本支出,通膨將因此興起而得不償失,未來持續關注美方政策,加強臺、美間的緊密聯繫,面對今日全球政經局勢多事之秋,唯有建立在國家利益上,確保臺、美間的合作互動,纔是最有利的產業發展藍圖。
中美貿易戰勢必攪動臺海局勢
川普重返白宮,臺海關係受到新政影響更爲敏感,在「美國優先」思維下,臺灣要向美支付更多保護費,甚至於必須購買更昂貴的軍事裝備,以及增加在美設立製造單位,以填補差額不足部分。另一方面美國也退出「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協議機構,川普認爲OECD全球稅收協議結果,不僅允許各國對美企業收入有境外管轄權,還限制美國所制定的企業與工人利益稅務政策。美方退出後,各國可能採取不同的稅務條款,進而引發全球稅務貿易戰,加劇雙重課稅風險。
另一方面,川普對鄰近的加拿大、墨西哥加徵二十五%關稅,中國大陸則加徵十%,此舉對於全球貿易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臺灣是依靠墨西哥的低廉勞動力與美墨加協定(USMCA),在美墨邊界設立工廠或倉庫。如果美國加徵關稅,將促使企業營運面臨挑戰。課稅下推高進口成本並衝擊供應鏈,造成國際間的貿易交流緊繃,臺灣企業務必要關注川普政策,以降低營運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一再提到臺灣,認爲九十八%晶片生意都被臺灣搶走,
唯有采取關稅訴求,這些製造業纔可能回來,川普也認爲產業迴歸時,也就是美國人民自由富有的開始。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美方調查人工智慧DeepSeek,是否在規避管制下而取得輝達晶片的動作,市場普遍認爲美方對於晶片過度管制,尤其是課徵高關稅,將帶給科技產業不利影響,因爲成本高漲也同樣推動下游商品價格,不僅通膨回頭,也有可能促使製造業,再度轉移至低廉區域生產,雖然美國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卻不是唯一的市場。
臺灣產業需走向全球化佈局
臺灣製造業在面對川普的關稅戰開打,唯有走向全球化佈局,纔是調整風險的方式之一。藉由產能全球分散,以及強化在地供應鏈合作,才能靈活應用以面對國際經商環境變化,降低營運風險。
當前經貿環境下,臺灣產能最大的藥品製造商「保瑞集團Bora Group」,便是採以深耕全球化以及計劃性研發與代工生產,並且積極開發新的行銷通路,持續優化與供應鏈間的合作分配,以增強公司業務的彈性應用靈敏度,在全面採取FOB(離岸價)運作下,相關稅務則由客戶自行負擔,即使進口關稅調整,對其報價與成本結構上的衝擊性,仍然是有限。
以筆電起家的「宏碁集團ACER」董事長表示,面對川普對墨西哥開徵二十五%關稅,之前轉向墨西哥生產的三百多家臺灣製造業者,包含「鴻海」、「緯創」、「仁寶」等廠家都深受影響,臺灣在世界產業鏈的地位不容忽視,目前業界都在觀望川普政策的持續性與後續影響,綜合風險考量後,初步先將在美國組裝的生產比重調整,並轉回臺灣、中國大陸或東南亞。
近期,川普宣示「對等關稅」計劃後,藉由此策略運用,矯正雙方貿易交流上的對等關係,以解決「貿易逆差」最終目的,並暗示「對等+關稅」,將可能取代之前的普遍關稅計劃。川普的「對等關稅」其實就是對等貿易的一種手段運用,以解決長年以來的貿易逆差現象。
美國設計研發 臺灣專業代工 共創雙贏的最佳模式
若川普的施政重點僅在於強化美國境內生產提升自家經濟,就無法再去思考成本問題,面對客戶要求下,也只能忍痛前往美國設廠,在高成本環境下,想辦法去擠壓出企業獲利空間。未來的半導體產業在體系上可能出現新的型態,也就是一個世界下,三種不同的經營管理制度,包含「美國USA」、「中國China」、與「其他國家Others」,也就是區分成爲「美國市場的製造供應鏈」、「中國市場的製造供應鏈」以及「其他市場的製造供應鏈」。
商品出貨到美國部分,唯有至美設置生產據點,才能避開高額稅金以降低成本,並專責服務於美國市場。今日到底要如何在這逆全球貿易化的博弈經商環境中挑戰,要如何在這佈局中,還能確保原有的利潤所得,成爲所有企業界需要思考的嚴肅議題。
美國總統川普說,要對臺灣晶片加徵關稅,近日一連串的關稅大戰,引爆各界關心。唯有再一次強調,臺美雙方長期以來在半導體產業上,已經建立起互利互惠的最佳合作模式,並且是成果豐碩,共同推動世界科技發展。唯有持續在「共創雙贏」的夥伴關係下,由美國「設計研發」、並交由臺灣製造業執行「專業代工」,纔是臺、美雙方共創雙贏的最佳模式。
卓越雜誌2025.3號4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