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登場 聚焦古蹟保存與活化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明兩日(5、6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2025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以「靈動創新.堅韌前行」爲主題。論壇聚焦全球文化遺產保存與活化的挑戰。(圖/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明兩日(5、6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2025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以「靈動創新.堅韌前行」爲主題。論壇聚焦全球文化遺產保存與活化的挑戰,邀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轄下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主席Teresa Patrício、英國、瑞士與日本等國際專家來臺,與政府、學界及民間團體對話,探索文化資產的韌性力量。

文化部長李遠指出,今年夏天台灣遭受嚴重風災與水災,更加凸顯古蹟與歷史建物的脆弱,也提醒文化保存必須面對氣候變遷與戰爭威脅。他強調,推動「百大文化基地」的核心,是要透過社區營造,讓民衆看見各地文化資產與生態價值,並建立政府與民間的合作。

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論壇自2022年舉辦以來已邁入第四年。今年主題結合「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凸顯文化保存需具備高度適應性與創造力,也有賴社羣韌性與治理機制。他期盼透過案例與國際經驗分享,讓臺灣文化保存能與世界接軌。

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指出,阿里山林鐵是百年文化遺產,不僅展現獨特工法,也見證臺灣林業發展與山林互動。近年修復工程除提升安全,更重視歷史性與完整性,讓旅客在鐵道之旅中看見臺灣百年山林與族羣的故事。

觀光署長陳玉秀則說,文化遺產是地方靈魂,也是文化觀光的基礎。「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觀光是文化的舞臺。」她指出,阿里山被譽爲「活的文化景觀」,併入選《紐約時報》2025年全球52個必訪景點第19名,顯示臺灣文化資產已是國際舞臺焦點。

論壇三大專題涵蓋文化景觀、創意賦能與鐵道遺產。第一場由ICOMOS主席Patrício開講,探討文化景觀的國際趨勢。第二場聚焦教育推廣與跨域合作,分享林鐵車廂改造及部落小旅行案例。第三場則以阿里山林鐵與瑞士「雷蒂亞鐵路」對話,探討在環境變遷下如何推動鐵道永續。

論壇提供中英文同步口譯,並於官網直播。文化資產局邀請全國民衆共同參與,見證臺灣文化資產邁向國際的堅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