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臺灣中臺灣論壇登場 聚焦3議題
健康臺灣中臺灣論壇23日在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登場,邀請230位專家學者聚焦智慧醫療、優化醫院評鑑和健保改革等議題進行討論。(中醫大附醫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健康臺灣中臺灣論壇23日在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登場,健康臺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左三)指出,今年聚焦智慧醫療、健保改革、優化醫院評鑑等議題,作爲健康臺灣下一階段倡議。(潘虹恩攝)
健康臺灣中臺灣論壇23日在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登場,邀請230位專家學者聚焦智慧醫療、優化醫院評鑑和健保改革等議題進行討論。健康臺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指出,去年提出降低癌症死亡率、慢性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支持等議題獲政府推動政策落實,今年聚焦智慧醫療、健保改革、優化醫院評鑑等議題,作爲健康臺灣下一階段倡議。
陳志鴻說明,健康臺灣願景希望民衆平均餘命延長、不建康餘命縮短,且活得健康快樂。臺灣2023年有5萬多人因癌症死亡,慢性病造成器官傷害而死亡加總也有6萬多人,不可輕忽,健康臺灣推動聯盟去年在全國論壇提出10大建言及健康臺灣深耕計劃,獲得賴清德總統和行政院迴應,在總統府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衛福部亦規畫具體的政策和預算,推動包括擴大癌症篩檢,大家醫計劃讓國人慢性病獲得更緊密追蹤與控制,和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陳志鴻表示,這場中臺灣論壇,一方面會報告去年健康臺灣的願景、精神和全國論壇建議的事項,目前落實進度,再來會就智慧醫療、健保改革、優化醫院評鑑等議題等重要議題進行初步探討,比如智慧醫療在臺如何變成國家隊,以及許多人關心的醫療工作環境,其中一環是醫院評鑑很重要,卻也造成基層人員行政負擔,談論對此的改革方向。
中醫大校院務發展委員會執行長鄭隆賓呼籲民衆,預防勝於治療,中臺灣論臺討論涵蓋許多面向,且未來AI在醫療的運用很重要,希望善用AI在所有健康照顧上是醫界努力的方向,他大力支持。
在智慧醫療專題,中國醫藥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主任張詩聖介紹,中醫大附醫透過AI技術優化臨牀決策與護理管理、推動3P戰略(學術研究、專利技術、應用產品),並取得HIMSS EMRAM、INFRAM等國際認證,讓臺灣智慧醫療的成果輸出國際;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則說,院方透過AI智慧醫療提升醫療品質,並推動全人照護、發展在宅急症照護,達成無牆醫院的目標。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表示,積極爭取多元財務挹注健保,規畫增加急重難罕之給付,健全醫療體系。醫策會副董事長蔡森田指出,將確立醫學中心及各級醫院的角色、定位與任務,如何確實執行分級醫療制度,和新的任務是時納入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內,將蒐集意見帶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