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博會「水風景」開箱 四大展區交流飲食、書籍、影像與神秘信仰

臺灣文博會展區「接海之島」以影像與巨型編織裝置交織的空間氛圍,展出24部橫跨年代的影像、7位藝術家與攝影師作品,以及近40本主題書籍。記者陳宛茜/攝影

走進臺灣文博會「有河之靈」展區,藝術家簡靖芳的刺繡作品「夜祭」,彷彿清晨窗邊陽光的線條,隱藏着西拉雅族祭典的神秘力量。

而臺北木偶劇團的「水鬼請戲」,以布袋戲和光影詮釋水中舞臺與陰陽兩界,也以嶄新的手法翻轉了民間傳說「抓交替」。展場盡頭,邀請觀衆用手機寫下你的心願,隨着水燈悠悠晃盪於樂團「同根生」的歌聲之中。

以「水風景」爲年度主題的2025臺灣文博會,8月2日至11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登場。文化部昨搶先開箱文化策展區亮點,從展覽裝置、沉浸體驗、地方選品到串聯活動,邀請觀衆用五感探索臺灣獨有的水文化。

文化策展之區分爲四大主題。「接海之島」以影像與巨型編織裝置交織的空間氛圍,展出24部橫跨年代的影像、7位藝術家與攝影師作品,以及近40本主題書籍。展區採開放式策展結構,鼓勵觀者隨意遊走於不同的影像之中,自由詮釋。你可以流連於上世紀玉女明星唐寶雲的電影「養鴨人家」,也可以震撼於紀錄片中退潮時百人撿蚵的盛況。

接着走進「穿霧之境」,觀衆彷彿置身於高山霧林之中,腳下的葉子沙沙作響,而林間放置着一本本書和展品,歡迎你彎下腰拿取,走進一個嶄新的知識之林。而「有河之靈」展區觀衆彷彿置身原住民、平埔與漢人多元的信仰及傳說中,還能親手點亮一盞水燈,讓心願隨着水傳遞出去。

文博會的地方展館已形成特色。有別於過去以單一縣市爲主題的形式,今年的地方特選館「臺灣萬水」地方特選館,設計以22縣市地方風土、百大文化基地爲核心主題,由策展人及團隊精選的102件地方特產,從咖啡包到海鮮醬,每個物件都是一個小劇場、訴說在地的水土故事。如以彰化縣濁水溪畔傳統工藝「籠仔篙」爲靈感的設計感小夜燈、以水庫淤泥再生土製成的「柿子說」香氛器皿。

●逛展之外,今年還能邊走邊玩,「水路秘境走讀」由文化工作者親自帶路,從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雙展區分別出發,一起追尋水與城市的故事。更多資訊請見2025臺灣文博會官網或臉書專頁。

臺灣文博會展區「穿霧之境」,觀衆彷彿置身於高山霧林之中。記者陳宛茜/攝影

臺灣文博會「有河之靈」展區中藝術家簡靖芳的刺繡作品「夜祭」。記者陳宛茜/攝影

臺灣文博會「有河之靈」展區中藝術家簡靖芳的刺繡作品「夜祭」。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