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胞看《南京照相館》: “如今祖國強盛起來了,再也不會被別人欺負”(兩岸觀察)
“電影開始幾分鐘的時候,我眼淚就流下來了,想起我們的祖輩曾經那樣被欺負,內心很悲痛。如今祖國強盛起來了,再也不會被別人欺負。”臺灣青年茆致遠看完電影《南京照相館》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他在自媒體平臺上發佈了自己觀影后的感受,並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的願望是?多位網友跟帖回覆:“中華復興”“祖國統一,團結一心。”“我們都是倖存者,要好好活着,替他們!”“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做強大的國家,纔對得起我們的先烈。”
7月25日,電影《南京照相館》正式上映。該片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以歷史照片爲依據,展現了普通中國人面對日軍暴行以底片爲“武器”的堅定抗爭。近期衆多臺灣同胞在大陸各地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直面民族傷痛記憶,銘記抗戰歷史。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那段歷史,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創傷,兩岸同胞都應該銘記。”
“電影開始時的場景是南京城淪陷,很多人準備逃離。一位父親把孩子推上了逃離的車子,而自己卻沒能離開。那種從家庭破碎引申到祖國山河破碎的痛,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民族傷痕。”茆致遠說,歷史教會我們很多東西。它告訴我們,不團結就會給敵人機會,民族羸弱就會捱打。
臺灣青年肆零的爺爺是參加過遠征軍的四川老兵。肆零從小就聽父親講爺爺作爲遠征軍對日作戰的事蹟。“我從網上大致瞭解過這部電影講述的內容。一開始我是沒有勇氣去影院看的,我害怕承受不了那份難受。”肆零說:“但我最終還是選擇去看,因爲我想起去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參觀時,一位東北同胞告訴我的話:罪證陳列是讓我們記住這段歷史。記住歷史,是對先烈的告慰,也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來時路是多麼艱難。所以我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南京照相館》,因爲這部電影始終在提醒我們:永遠記住歷史!”
“我來大陸上大學後,對抗戰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當我看《南京照相館》時,侵華日軍慘絕人寰的罪行都重現在眼前。”臺灣青年廖妤軒目前在四川一所大學的歷史系就讀。談到觀看《南京照相館》的感受時,她說:“這部電影是有真實的歷史原型的。看完電影,我真切地感受到,這些照片不僅是影像,更是證據,是被迫留下的痛苦記憶。它提醒着我們,那段歷史不能被忘記。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真的很建議臺灣青年去看《南京照相館》。”廖妤軒說,這部電影所講述的那段歷史,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創傷,兩岸同胞都應該銘記。兩岸青年之間的瞭解和理解,會讓彼此走得更親更近。而兩岸共同的歷史,是讓我們靠近彼此的橋。傳承抗戰記憶,就是讓我們記得我們共同經歷了什麼,也提醒我們不要再讓那段悲慘歷史重演,共同去守護未來。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生活,纔是先輩們希望看到的模樣。”
看完《南京照相館》後,茆致遠專程去了電影的拍攝取景地。他表示:“儘管在大銀幕上看已經足夠深刻,但真正到了實景拍攝地又是另一番感受。這讓我想起自己19歲剛來大陸那一年就去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對我影響是巨大的。”茆致遠說:“後來我又去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也去了四川李莊。在這些地方,我有機會更深刻地學習抗戰歷史,瞭解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
臺灣媒體人陳淑英日前參加了“抗戰勝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活動。在活動中,兩岸媒體人和臺灣青年一起觀看了《南京照相館》。陳淑英表示,她相信很多人和她一樣,邊看電影邊不停地流眼淚。侵華日軍的殘暴讓人震驚和憤怒。她說:“非常建議臺灣青年看這部電影。臺灣因爲修改課綱的原因,年輕人對抗戰歷史瞭解得越來越少。如果能通過這部電影讓臺灣青年人對那段歷史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廖妤軒說,在看《南京照相館》時,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黑白的。直到走出影院大門,看到城市繁華多彩,街道燈火輝煌。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生活,纔是先輩們希望看到的模樣。
“先輩們不屈的精神激勵着我們年輕一代,要共同開創兩岸美好的未來。”
“電影裡最讓我觸動的場景,是照相館裡那一幕幕祖國山河背景切換的畫面。故宮的飛檐、西湖的春色、長城的雄姿……那麼美,那麼壯闊。我突然更深刻地感受到,爲什麼爺爺那輩人要堅定地用生命去與敵人戰鬥,因爲這每一寸土地,都值得以血相護!”肆零說:“我們要記住爲民族浴血奮戰過的人,讓歷史成爲前進的力量。我們現在的和平與繁榮,是他們用命換來的。我們,得對得起這份沉重。”
茆致遠表示,在四川李莊古鎮,看到抗戰期間一大批學者、教授在大後方科學救國、學術報國,堅持文化抗戰,爲中華民族保留了科學和文化的種子,他深受觸動。茆致遠說:“軍人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百姓捐錢捐糧支援前線,學者們學術報國。在中華民族最艱困的時候,我們的軍人、百姓、學者都挺身而出。先輩們不屈的精神激勵着我們年輕一代,要共同開創兩岸美好的未來。”(作者:霍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