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賽鴿亂象曝光《衛報》揭3千萬獎金背後灰色地帶
英國《衛報》近日刊出專題,深入報導臺灣賽鴿產業。(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英國《衛報》專題報導指出,臺灣賽鴿產業雖已發展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單季獎金池高達新臺幣3,000萬元,但在缺乏監管下,產業長期籠罩於綁架、打藥、非法賭博等爭議。如今,部分協會與鴿主正推動規範化,希望讓這項百年運動擺脫灰色地帶。
根據報導,臺灣目前約有20萬名鴿主兼訓練者,遍佈80個地區性俱樂部,每年比賽的賽鴿高達百萬只,官方獎金池單季可超過新臺幣3,000萬元。然而,龐大的獎金和低度管制也衍生出極端亂象,包括鴿子遭綁架勒贖、晶片複製作弊、賽鴿被偷運上高鐵搶先抵達終點,甚至使用提升表現的藥物。部分飼主還會利用鴿子的伴侶製造嫉妒心理,迫使其飛行更快。
報導引述全國賽鴿協會會長說法指出:「在臺灣經營賽鴿俱樂部真的很辛苦,因爲作弊太多了。」、「如果這是違法,政府應立即取締;但如果合法,就應該有政策支持。」他呼籲政府明確定義產業地位,並願意與動保團體合作,推動更健康的比賽模式。
動物保護團體則批評,1990年代後將比賽移往外海,造成大批鴿子失蹤或葬身海中,有些比賽死亡率高達98%。他們指控許多賽鴿過了巔峰期即遭棄置,呼籲全面禁賽。不過,臺灣動物保護監督網絡秘書長何宗勳認爲,賽鴿文化已深植臺灣社會,主張應先禁止海上比賽並加強取締非法活動。
農業部則迴應,要讓賽鴿合法化,必須制定新法、成立主管機關、加強產業自律,並終止非法賭博。但目前看不到實質進展。內政部則強調,賭博犯罪長期是重點執法對象,近年也曾在部分縣市破獲地方協會涉賭案,查扣上億元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