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均GDP將超越南韓 明年衝4萬美元大關
臺灣與南韓的最新估算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有望超越南韓,爲22年來首見。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灣與南韓的最新估算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有望超越南韓,爲22年來首見。這種變化凸顯臺灣在人工智慧(AI)熱潮下躍居全球科技和經濟重鎮,南韓則因缺乏結構改革,競爭優勢減退,成長動能減弱。
根據南韓官方與臺灣主計總處預估,今年臺灣人均GDP估計將達3萬8,066美元,高於南韓的3萬7,430美元,若預測成真,將是臺灣人均GDP在2003年遭南韓超車以來,兩國排名首次逆轉。
2018年時,臺韓的人均GDP還相差約1萬美元。但此後差距迅速縮小,去年臺灣人均GDP已升至3萬3,437美元,南韓爲3萬5,129美元。
而且,臺灣預料會搶先南韓、達成人均GDP 4萬美元目標。臺灣人均GDP明年預料升至41,019美元,爲歷來首次突破4萬美元,南韓則要2027年纔會達標。人均GDP是經濟表現指標,人均GDP較高,通常表示經濟生產力較佳。
拜半導體出口暢旺之賜,臺灣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第2季實質GDP年增8.01%,創2021年來同季新高。相較之下,南韓第2季GDP僅增0.6%。許多人認爲,雙方差距將持續擴大。臺灣當局將今年GDP增幅由3.1%上修至4.45%;南韓政府預測今年經濟將增0.9%。
而且全球對半導體、AI晶片、科技零件的需求,非常可能讓臺灣經濟維持強健。反之,南韓經濟基本面出現疲態,受累於人口快速老化、生育率低落、製造業生產力下降。南韓經濟推手爲出口汽車、船舶、記憶體,但全球貿易動盪,導致這些產業表現不佳。
成長降溫,對政治經濟有重大影響。首爾大學前經濟學家李仁浩(音譯)說:「GDP數據下滑,恐衝擊南韓在全球舞臺的地位,降低對外資的吸引力、減少政策籌碼。臺灣的成功讓對比更爲鮮明,尤其是引領AI熱潮的科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