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喝酒更易致癌!近半國人缺乏代謝酵素 罹7癌風險增

每逢聚會小酌,不少人臉紅、心跳加速,卻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癌症風險的警訊。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逢聚會小酌,不少人臉紅、心跳加速,卻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癌症風險的警訊。響應5月9日無酒日,衛福部提醒,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一級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口咽癌等至少7種癌症密切相關。臺灣人近五成缺乏關鍵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快速代謝乙醛,致癌風險更高。

衛福部委託馬偕醫院設立「臺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 統計來電諮詢者身分,最多爲家屬,佔了近五成;戒酒者本人次之、佔32%,朋友8%,反映親友角色在戒酒歷程中至關重要。

酒精不只是成癮問題,更因爲國人缺乏乙醛去氫酶,增加致癌風險。衛福部提醒,若民衆發現自己喝酒後容易臉紅、心悸、頭暈,就應警覺是否體內酵素不足,建議立即減少甚至停止飲酒,更沒有「安全飲酒量」。

針對有意願戒酒者,衛福部每人每年補助最高4萬元酒癮治療費用。全臺設有136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民衆可透過免付費戒酒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諮詢,或上網查詢。

響應5月9日「臺灣無酒日」,衛福部攜手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及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共同舉辦「臺灣無酒周」系列活動,5月7日與5月9日則在馬偕醫院舉辦衛教活動與專題講座,呼籲全民關注酒精對健康的影響。

衛福部攜手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及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共同舉辦「臺灣無酒周」系列活動。圖/衛福部提供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