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臺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罹癌風險飆70倍」

▲臺灣近半民衆酒精不耐症,盛行率爲世界最高國家之一,圖爲飲酒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臺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臺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衆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臺大醫院今日聯合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與臺灣酒害防治協會舉辦「無酒日衛教宣導活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自2007年起即被列爲第一級致癌物,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明顯增加罹癌風險。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指出,研究已經證實,7種癌症和酒精攝取有關,包含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女性乳癌等。國內口腔癌發生率持續上升,其中重要危險因子就是抽菸、喝酒、嚼檳榔,他也以自身研究經驗指出,許多肝癌與肝病患者都與飲酒有關,呼籲民衆,沒喝酒習慣的人不要開始,有習慣的人要儘量減量。

▲臺灣酒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教授說明酒精不耐症可以透過基因檢測確認。

臺灣酒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指出,根據人體生物資料庫,酒精不耐症基因是東亞人特有,其中臺灣比例高達49%居全球之冠,這類人喝酒後常出現臉紅、心悸、頭痛等反應,原因在於身體無法代謝乙醛,喝酒的危險性比其他人更高,但是民衆卻還有迷思認爲喝酒臉紅代表肝功能好,這完全不正確。

陳哲宏示警,根據臺大的研究顯示,單純飲酒者罹癌風險是常人的7倍,若再加上酒精不耐症,風險衝到70倍,如果又同時抽菸、嚼檳榔,風險增加逾300倍。社團法人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恆德指出,臺灣約每10位癌症病患中,就有1人可歸因於飲酒,比例高於歐美國家的平均水平。

▲前副總統陳建仁主動接受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

陳哲宏建議,政府應該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相關篩檢,幫助民衆瞭解自身酒精不耐症風險,現有技術已能透過口腔黏膜檢測基因,不需抽血,且1小時內可得結果,目前自費價格約1500元,若普及應用,費用可望進一步下降。陳建仁今日也在臺大醫院衛教活動現場接受檢查。

臺大醫院內科醫師張以承強調,酒精無所謂「安全劑量」,喝多少都可能致癌與傷器官,沒有飲酒習慣的人應避免開始飲酒,已有習慣者則應儘量減少,每週不超過兩個標準酒精單位,如啤酒500ml、葡萄酒250ml、烈酒50ml,也呼籲所有含酒精飲品應強制標示「飲酒易致癌」警語,包括含酒提神飲料等產品。

▲臺大醫院舉辦無酒日衛教宣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