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年增近3千人!國健署曝3大危險習慣「罹癌風險飆2~3倍」
▲食道癌男性佔9成 煙、酒、檳增加罹癌風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臺灣一年新發現罹患「食道癌」的個案人數接近3千人,國民健康署指出,食道癌患者近9成是男性,且新診斷個案中75.6%有吸菸行爲、50.8%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6.8%有嚼檳榔的行爲,凸顯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影響罹癌,建議民衆應遠離煙、酒、檳等危險因子,以預防食道癌。
根據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發生個案共有2,831 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00人,佔了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衛生福利部112年國人死因統計,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男性也佔9成以上,死亡人數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此外,從癌症登記資料中發現,我國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6%有吸菸行爲、50.8%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6.8%有嚼檳榔的行爲。而臺灣社區世代研究顯示,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這些習慣者的3.80倍、2.29倍和2.62倍。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行爲的民衆應儘早戒除,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國健署也提到,食道是食物進入消化系統的第一個通到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更容易暴露於危險因子及病菌當中。美國臨牀腫瘤醫學會指出,食道癌之危險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由於食道癌尚無具有實證的有效篩檢工具,民衆遠離危險因子有6個小秘訣可遵循:
1. 遠離煙、酒、檳榔。2. 平日飲食減少過燙(超過攝氏65度)食物。3. 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4. 多食用原型食物,儘量減少加工食品。5. 保持口腔清潔習慣。6. 維持規律運動。
國健署指出,食道癌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出現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由於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吳昭軍呼籲,民衆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切勿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就自行判定身體無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