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1年吃4.7億顆 安眠藥用量驚人 失智風險翻倍
醫師提醒,失眠背後可能壓力或憂鬱症,應就醫治療,不要只依賴安眠藥。(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現代人壓力大,很多人有失眠困擾,甚至得吃安眠藥來幫助入睡。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指出,約25%國人有睡眠困擾,每年安眠藥用量超過4.7億顆,相當驚人;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則提醒,吃安眠藥會讓人睡不沉,一項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人,吃1顆安眠藥罹患失智症風險是沒吃者的1.5到2倍。
柯仁弘在臉書「鬍子醫生診間生活」發文指出,臺灣人1年吃超過4.7億顆,根據健保資料,國內大概有4分之1的成年人有睡眠困擾,每年幾百萬人領安眠藥,這是很可怕的數字。
柯仁弘表示,尤其是藥物交互作用,「多吃、多混」,很容易出事,例如聚餐時安眠藥加酒精,可能一覺不起,若是安眠藥加止痛藥或抗憂鬱藥,則可能出現頭暈、跌倒、呼吸變慢,副作用直接加乘。
柯仁弘表示,尤其長輩們常常有3、4種慢性病藥物,再加安眠藥,結果白天精神恍惚、記憶力變差,白天也像在夢遊;而且,長期依賴藥物,還會導致身體產生耐受性,剛開始1顆有效,過一陣子就要2顆、3顆,最後變成吃藥也睡不着,陷入惡性循環。
柯仁弘表示,醫界這幾年很強調減藥的重要性,不要一想到失眠就猛吞藥,要先找醫師幫你評估,因爲很多時候,失眠的根本問題與生活習慣、壓力或憂鬱症有關。
柯仁弘建議,想改善失眠,可以透過規律運動、睡前少滑手機、建立固定作息、做點放鬆練習,再搭配專業的失眠認知行爲治療,不只可以減少藥量,還能真正改善睡眠品質。
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在《愛健康》粉絲專頁表示,吃安眠藥只會讓人淺睡,長期下來,恐增加失智風險,根據臺灣健保資料庫的統計,60歲以上的人,吃1顆安眠藥罹患失智症風險是沒吃者的1.5倍到2倍,吃到2顆安眠藥是3倍,吃到3顆安眠藥時是5倍,有失眠困擾,還是要就醫,不要只仰賴安眠藥。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用藥須由醫師、藥師指導,並依照藥品說明書的方法用藥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