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自費吃23顆藥?藥師驚爆處方箋亂象

近期網路流傳一張失眠患者的處方箋,診所醫師開立了23顆藥的處方,必須一次在睡前服用,每月須自費4000元,但睡眠問題依舊沒有改善,引發輿論。(示意圖/王家瑜攝)

近期網路流傳一張失眠患者的處方箋,診所醫師開立了23顆藥的處方,必須一次在睡前服用,每月須自費4000元,但睡眠問題依舊沒有改善,引發輿論。藥師團體抨擊,該案例凸顯個別醫師濫開藥物的亂象,更揭露臺灣用藥安全把關失靈的嚴重後果。

「這不只是個案,而是系統性問題的縮影。」基層藥師協會指出,若同時服用8種藥物,100%會產生交互作用,這起事件所引發的關注,不僅是因爲藥量驚人,更因它揭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當醫師擁有開藥與售藥雙重權力,缺乏藥師獨立自主的第二道把關,病人將淪爲制度漏洞下的受害者。

基層藥師協會批評,在全民健保與自費醫療交錯的灰色地帶,部分診所開立過量藥物、以藥價差牟利的行爲層出不窮,且幾乎無有效監管與懲處。因此嚴正呼籲,應立即強化醫藥分業,並建立合理、透明的處方監管制度,無論健保或自費處方都應納入,防止無人審查,避免悲劇重演。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認爲,對於個案情況很難做評論,由於失眠容易有共病,醫師會考量疾病的種類和複雜度,確實可能需要並用多種藥物,但臨牀上較少見。以此案例來說,可能是有特殊情況,或主治醫師有其他考量。

對於民衆高價自費引發疑慮,李信謙說,健保給付藥物牽涉到藥物經濟學,例如高價藥、新藥不一定在給付範圍,因此健保給付不會百分之百等同治療準則,確實有些藥物可能必須在醫病同意之下自費使用。

李信謙提醒,失眠是慢性的疾病,儘量找固定的、信賴的、專業的醫師治療比較好。如病人需求超出醫師專業時,可做適當轉診,對病人較好;如果病人自行到其他醫療院所就醫,自費的藥物不會記錄在健保系統中,可能造成藥物重複使用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