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家庭主婦提菜籃看盤炒股
在市場主力、機構投資及散戶共襄盛舉下,股市氣勢如虹,加權指數重新站上一萬點,以一○○二二點一○收盤,較七日上漲五四.○四點。成交值創下一千三百六十五億元的單日最高成交紀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8/06)
臺灣80年代掀起的股市狂潮,讓炒股成爲全民運動,更在社會創造出「錢淹腳目」的時代名詞。合法投資往號子前進,總成交金額從1988年的78,039億元大幅成長到了1989年的256,679億元。走非法投資的民衆則前進「地下投資公司」,統計吸收的存款高達1,993億。
這股金錢遊戲從80年代開始,透過具有公信力愛國獎券開獎,進行非法賭博籤牌投注的「大家樂」,民間流傳各種大家樂明牌的廣告,甚至於爲了找尋明牌「去土地公廟拜拜,香灰掉到地上,大家有默契的圍在一旁,仔細觀察看看是否有號碼浮現」。這些引起敗壞社會風氣的不良賭風,導致廢除愛國獎券的呼聲,連帶使依賴販賣獎券爲生的殘障老弱者受到威脅。
當年臺灣社會隨着經濟起飛與國際貿易發達,平均國民所得已超過五千美元,民間資金累積可觀,但由於休閒產業娛樂設施尚未成風潮,過去國人簡樸勤奮的精神打造日益富裕的生活,個人投資管道非常有限,民衆想要致富的奢望就因此尋找出口,纔會出現這一連串的怪象。
此外,政府於1979年解除了外匯管制,熱錢不斷涌入臺灣,新臺幣兌美元從1985年的40元一路飆升到1992年的24.52元。1988年開放證券經紀商執照申請,證券商家數也從1988年的28家,到1990年的381家,助長臺股在1990年飆到了12,682歷史高點。
臺股高點造成臺北市房價也漲了將近350%,許多家庭主婦紛紛提菜籃去看盤,所引起的動盪不亞於大家樂,最後政府實施證交稅的政策,才讓臺股首度破萬點於年底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