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 聚焦數位時代心理挑戰

▲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圖/記者楊辰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面對數位浪潮席捲,偏鄉兒童與青少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戰。臺東縣政府社會處於7月7日至8日舉辦「2025臺灣偏鄉兒少心理健康暨網路科技研討會」,爲期兩天的活動集結來自全臺各地的實務工作者、青少年及社會大衆百餘人,共同探討在科技快速變遷下,如何建構更具韌性與支持力的心理健康體系。研討會透過專題演講、工作坊與世代對談,深化偏鄉議題的公共關注,也爲未來兒少政策開啓前瞻對話。

本次活動邀請來自荷蘭與美國的兩位國際學者來臺東分享跨國經驗,展現縣府以地方連結世界的政策格局。荷蘭威騰堡應用科學大學劉家瑄副教授,針對歐洲在青少年網路行爲與數位裝置使用的政策實踐進行分析,分享如何在數位便利與心理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美國聖若望大學李明輝博士則聚焦青少年壓力調適與心理復原力,提供偏鄉實務現場具體且可行的介入觀點,豐富了臺灣第一線工作者的策略視野。

研討會首日以專業與學術交流爲主,議題涵蓋心理健康促進、數位行爲理解與媒體素養建構;第二日則開放青少年與家長參與,透過互動式對話促進世代理解與家庭溝通,實踐「以人爲本」的政策精神。活動中,青少年能直接向專家提出自身在網路壓力、自我認同與情緒管理上的困擾,現場氣氛坦誠且具啓發性。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科技進步雖帶來諸多便利,但也讓兒少的心理壓力更加隱蔽、複雜,政府不能忽視這股潛在風險。她強調,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是促進兒少全面發展的關鍵,尤其在社羣媒體與虛擬互動逐漸取代人際連結的當下,如何協助孩子培養自我認同、情緒韌性與社交能力,是政府與家庭、教育現場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此次研討會不僅迴應現況挑戰,更是臺東邁向國際兒少政策舞臺的積極行動,藉由跨國經驗與在地對話的串聯,爲未來政策創新奠定基礎。

臺東縣政府社會處長陳淑蘭指出,縣府長期致力推動兒少友善政策,包括興建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推動多元適性課程、建置早期療育通報系統及線上育兒指導平臺等,皆是針對在地需求所進行的具體實踐。透過此次研討會的知識整合與經驗轉譯,讓專業資源不再侷限於研究場域,而能真正走進社區與家庭,協助第一線照顧者與家長採取實際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參與的青少年也在會中大方分享自身經驗。來自臺東市的高中生小安(化名)坦言:「以前覺得心理問題說出來很丟臉,這次聽到別人也有類似困擾,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來自太麻里鄉的國中生小芸(化名)則表示:「平常大人不太問我們的想法,今天能在活動中表達感受,感覺被理解也更有勇氣參與社會。」青少年們普遍認爲,透過這樣的交流,他們更能認識自己的情緒,也學會如何在網路壓力中尋求幫助。

臺東縣政府透過此次國際研討會,不僅展現推動兒少心理健康政策的決心,也積極建構從地方出發、與世界對話的發展模式。未來將持續拓展公共議題討論的參與層面,強化跨領域合作,打造更具包容力、韌性與希望的兒少成長環境。社會處補充,目前「臺東縣第七屆兒童及少年代表」正開放報名遴選,至8月30日截止,歡迎有志發聲的兒少踊躍參與,讓更多孩子的聲音真正走進政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