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釀酒商協會肯定反傾銷調查 籲續課稅保障本土產業
臺灣釀酒商協會對主管機關依法調查及保護本地釀酒產業給予高度肯定及感謝。 圖/臺灣釀酒商協會 提供
財政部關務署正式發佈對中國大陸啤酒進口傾銷調查的最終認定結果,證實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在臺灣市場存在低價傾銷行爲。臺灣釀酒商協會對主管機關依法調查及對保護本地釀酒產業所展現的決心表示高度肯定及感謝。
根據調查,百威關聯製造商的傾銷差率爲31.3%、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爲19.13%、未配合調查的廠商則高達51.94%,充分揭露中國大陸啤酒以低於市場公允價格傾銷臺灣的事實。關務署亦指出,部分進口商在反傾銷調查期間短時間大量進口涉案貨物,符合回溯課徵反傾銷稅的要件。
臺灣釀酒商協會重申,國產啤酒勇於迎接國際市場挑戰,願與國際競爭並肩前行,但絕不容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的低價傾銷行爲。此次調查結果不僅揭露不公平貿易問題,更彰顯政府維護公平競爭的決心,具體迴應業界長期面臨的壓力與困境。
近年來,中國大陸啤酒以低價傾銷策略大幅滲透臺灣市場。2025年5月其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成長59%,6月更暴增至110%,對臺灣本土啤酒造成嚴峻挑戰。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啤酒佔臺灣啤酒進口市場比例超過70%,整體市場佔有率高達39%以上,嚴重侵蝕國產啤酒及其他進口品牌的市佔。
協會指出,中國政府長期補貼啤酒製造業,加劇全球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大陸啤酒廠商除了享有政府鉅額補貼之外,涵蓋麥芽、鋁罐、玻璃瓶等上游原料供應商亦多由中國國企支持,形成市場扭曲現象。此種不公平的補貼體系使中國啤酒在全球市場維持低價競爭優勢,衝擊國際釀酒產業生態。
此外,中國長期禁止臺啤、臺虎等臺灣啤酒品牌輸入中國市場,同時中國製啤酒以國際品牌或臺灣元素包裝混淆消費者產地認知,削弱臺灣釀酒品牌形象,對本土產業形成多重打擊。
臺灣釀酒商協會認爲,雖然此次傾銷差率認定未全面涵蓋雙邊貿易不公與中國政府幹預全貌,但已大幅抑制涉案廠商低價傾銷行爲,並對臺灣啤酒產業短期衝擊有明顯緩解作用。這是臺灣導正不公平貿易的重要里程碑。
協會感謝財政部根據客觀事實與詳實調查結果,讓國際社會及各界明確感受到臺灣政府依法捍衛公平貿易的堅定決心。下一階段將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進行產業損害的最終認定,協會將持續配合調查,盼望儘快完成程序,依法課徵反傾銷稅及回溯課徵,實現市場公正競爭,並保障消費者多元選擇。
未來,臺灣釀酒商協會將持續與政府攜手,捍衛國產啤酒產業健康發展,促進市場健康競爭,確保消費者利益,推動釀酒業永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