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6位長者就有1人跌倒 救援3步驟超重要!
跌倒是造成長者受傷住院的主因,且跌過一次往後再發生的機率會提升一倍,不可輕忽。(圖片來源/Pexels)
日前,名嘴張有驊及知名歌仔戲大師皆因跌倒而離世,喚起關注長者防跌的重要性。根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每6人就有1人跌倒;每12位長者就有1人因跌倒就醫,因此跌倒是造成長者受傷住院的主因,且跌過一次往後再發生的機率會提升一倍,不可輕忽。
跌倒是長者的常見死因,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醫師謝向堯表示,老年人隨着年紀增長,身體會發生退化,像是全身無力、關節退化、步態協調不穩,以及腦缺血、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藥物副作用等皆爲跌倒因素。跌倒嚴重程度可大可小,輕則皮肉傷,重則骨折、腦出血,甚至導致死亡。
1、 平時進行平衡與力量訓練
美國擁有20年護理經驗的Debra博士表示,人類約30歲開始,每年會逐漸流失約1%的肌肉量,80 歲時最高可掉 50%;若再加上「肌少症」的影響,會明顯削弱身體的穩定性,因此定期進行阻力訓練、有氧訓練,可以幫助維持力量與平衡。
2、 定期健康檢查
降壓、安眠藥等藥物及糖尿病、心臟病,可能引起頭暈、視力模糊,因此定期檢查血壓、視力,可協助評估跌倒風險。
3、 改造居家環境
根據統計,長者跌倒地點有52%發生於室內,因此可在家中加裝扶手、改善照明、避免地毯滑動、清除雜物、固定電線及穿着防滑鞋等。
4、 調整睡眠品質
睡眠不足會使白天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提高跌倒風險,故建議應有規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3C、攝取咖啡因。
衛生福利部表示,若長輩不幸跌倒,應保持不慌張,不急着將長輩擡起深,否則可能會造成傷勢加重或生命危險;確認長輩有無意識,檢查是否有受傷或出血;若長者意識不清或大量出血,就需要儘快叫救護車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