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崛起的一年! 賴清德總統國慶談話的「三重訊息」
▲韓國瑜、賴清德、蕭美琴於雙十國慶大會觀禮。(圖/記者林敬旻攝)
●王宏仁/成大政治系教授、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賴清德總統2025 年的雙十國慶演說,相較於 2024 年的演說,雖然同樣面面俱到,涵蓋了兩岸、外交、國防、經濟、產業與民生等各個面向,但今年的演說在整體基調上,明顯轉向一種更自信、更凝聚的語氣。若說去年的主軸是「兩岸互不隸屬」的國家定位,今年的主軸則是「臺灣崛起」──要讓國人對自己有信心,對政府有信任,對未來有希望。
從「民主臺灣」出發 團結的根基
賴總統在演說一開場,並非直接切入當前的政治或經濟議題,而是以一個象徵性的歷史時間作爲開場──臺灣的解嚴天數已經正式超越戒嚴天數。
這是一個細膩而深刻的訊息。對一般民衆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會被注意到的時間點,但賴總統選擇以此爲開頭,目的在於提醒全體國人,不論黨派、意識形態或世代差異,臺灣社會最深的共識與團結基礎,是「自由」與「民主」。
這段開場,其實承接了 2024 年他所說的「中華民國已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的精神,但語氣更內斂、更凝聚。他不再以「互不隸屬」作爲區隔性的宣示,而是以「民主臺灣」作爲共同記憶的連結點,提醒社會:臺灣的團結並非來自政治口號,而是來自歷史淬鍊的民主自由價值。
這種從歷史記憶出發的修辭,使「民主臺灣」成爲新的團結象徵,也展現出賴清德總統作爲國家領袖的歷史感與價值理念。
臺灣崛起 信心與表現的對比例證
演說的第二個重點,是賴總統對「崛起的臺灣」的闡釋。他用了一連串具體的國際數據與經濟成果,讓「臺灣崛起」不是停留在抽象的口號。亞洲開發銀行上修臺灣經濟成長率至 5.1%、出口創歷史新高、就業狀況創25 年最佳、股市突破歷史高點、外匯存底超過 6,000 億美元、臺股市值進入全球前八──這些亮眼的成績單,構成了臺灣在變局中崛起的證據。
更重要的是,賴總統藉這些數據進行「信心對比」。他沒有直接點名批評中國,但透過「臺灣表現比中國好、比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更亮眼」的比較,傳達出明確訊息:臺灣不僅沒有被外部壓力擊垮,反而在全球變動中展現出韌性與競爭力。
這樣的論述,既穩健又鼓舞人心,意在消弭社會上對經濟與國際情勢的焦慮,讓國人「不要唱衰自己」。
隨後,他以長篇幅描繪政府在內政與經濟上的政策藍圖:包括擴大投資方案、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幫助中小企業導入 AI、推動「AI 新十大建設」、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以及發展生技醫療產業。
這些政策的共通點,是把「國家韌性」具體化爲可操作的行動方案,讓臺灣的崛起有了制度支撐,而非僅止於宣示。
▼從歷史記憶出發的修辭,使「民主臺灣」成爲新的團結象徵,也展現出賴清德總統作爲國家領袖的歷史感與價值理念。(圖/記者林敬旻攝)
兩岸與國防 從「維持現狀」到「責任對話」
演說後段,賴總統進入兩岸與國防議題。延續去年「維持現狀」的立場,他再次強調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並表示臺灣將繼續與國際社會合作,維護臺海穩定。這是「不變」的部分,代表他持續向中國釋出善意,也向國際社會表明臺灣的穩健角色。
但「變」的部分同樣關鍵。今年,賴總統首次以總統的高度明確指出:「希望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
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一次在正式國慶演說中直接點出「2758 號決議」與「二戰歷史」的扭曲問題,意在要求北京「正視臺灣存在的事實」。這樣的表述既是對中國的提醒,也是在國際舞臺上的自我定位宣言。
至於國防部分,賴總統提出了全新的「臺灣之盾」(T-Dome)構想,象徵防空系統的整體升級與防禦策略的智慧化。更重要的是,他明確揭示國防預算的路徑──明年將突破 GDP 的 3%,並於 2030 年達到 5%。
這樣的表態不僅具體,還有清晰的時間表,展現出臺灣「和平必須靠實力」的戰略思維,也試圖向國際盟友例如美國表達臺灣自我防衛的承諾。
在「中華民國臺灣」之間 建立自信認同
賴清德在今年演說的開場與結尾,都明確提及「中華民國」。這並非妥協,而是他身爲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的總統,所展現出的責任意識。
與此同時,他並不避諱以「臺灣」作爲主體稱呼,反而讓「中華民國臺灣」這一政治實體的意涵更爲自然地呈現。賴總統的訊息是明確的:國家認同不應該模糊;臺灣作爲自由、民主的政治實體,理應以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方向,向世界發聲。
結論
2025 年的國慶談話是一場對內部信心的重建。從「民主臺灣」的歷史記憶,到「崛起臺灣」的現實成就,再到「防衛臺灣」的未來願景,賴清德總統試圖告訴全體國人:這是一個不必再懷疑自己的國家。臺灣不僅屬於過去的民主奮鬥,也屬於未來的崛起時代。
▼賴清德總統試圖告訴全體國人:這是一個不必再懷疑自己的國家。臺灣不僅屬於過去的民主奮鬥,也屬於未來的崛起時代。(圖/記者徐文彬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