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進駐首爾書展「書村」 向南韓出版周邊經濟學取經
臺灣是2025首爾國際書展的主題國。記者陳宛茜/攝影
今日(22日)即將閉幕的首爾國際書展,有一個面積寬廣的「書村(Book Villige)」供獨立出版社擺攤、天天人潮爆滿。臺灣也有三家獨立出版社來此擺攤,形成臺灣主題國館之外,另一個由民間自發形成的「臺灣村」。
已經是二度來此擺攤的南方家園總編輯劉子華表示,臺灣有書展、也有文創市集;但書展只有書、文創市集也只有商品。像首爾書展這樣完整結合「書和周邊商品」、充分展現出版品周邊經濟的書展,相當罕見。而首次擺攤的木果文創總編輯林慧美表示,希望透過擺攤觀察,南韓出版社如何透過周邊商品吸引年輕人買書。
過去南韓出版市場由中大型出版社主導,但近年獨立出版社崛起,出版許多叫好叫座的話題書。臺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郝明義表示,南韓政府願意挹注資源於獨立出版,各區政府成立振興出版的半官方組織,協助獨立出版人以低廉租金進駐市區。
劉子華觀察,首爾書展的獨立出版區不僅規模大、也位在書展的核心位置,參觀人潮甚至多過中大型出版社展區。此一展區也供外國人申請,申請資格是必須出版五種以上書籍,還要寫提案。但攤位租金低廉,展現南韓扶植獨立出版的用心。她發現,去年在此擺攤的獨立出版社,已有數家走出「書村」來到村外的中小型出版社展區,發展相當迅速。
臺灣人在此擺攤,賣的是臺灣書籍,如何吸引南韓讀者?劉子華表示,南韓設計力強,但臺灣書籍的用紙和工法非常獨特,因此南韓讀者即使讀不懂文字,也願意下手收藏具設計美感的書籍。此外,南韓近年吹起學習中文的潮流,如詩集、圖文書這類文字量較少的書,也能吸引南韓的中文初學者。
原本在大型出版集團工作的林慧美,數年前離開集團成立獨立出版社木果文創。她表示,臺灣傳統出版面臨轉型困境,獨立出版社可以做更多實驗、幫出版找出路。
五、六年前轉型成功的首爾書展,在臺灣出版界累積好口碑。林慧美聽聞首爾書展有許多做出版的新鮮創意,向書展申請進駐獨立出版區,成功獲選。她發現來首爾書展的出版社,一定會幫書籍製作周邊商品,也入境隨俗地做了好幾款周邊商品。這幾天擺攤下來,她發現確實許多讀者是先被周邊商品吸引,進而「順便」帶走這本書,「只要能讓讀者親近書、帶走書,出版界就有希望。」
首爾國際書展有一個面積寬廣的「書村(Book Villige)」,供獨立出版社擺攤、天天人潮爆滿。記者陳宛茜/攝影
首爾書展充分發揮周邊商品經濟的魅力,大會製作的2025書展袋,每天都是一上架便被搶光。記者陳宛茜/攝影
首爾國際書展的「書村(Book Villige)」供獨立出版社擺攤。臺灣也有三家獨立出版社來此擺攤,圖中爲南方家園總編輯劉子華。記者陳宛茜/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