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姜產業技術大升級 健康種姜1年就能上市

爲解決我國姜產業長期面臨的問題,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組成團隊,並於2025年度首先推出「種姜促成生產技術套組」。(圖/農業部提供)

爲解決我國姜產業長期面臨的問題,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組成團隊,並於2025年度首先推出「種姜促成生產技術套組」,結合專用組織培養與栽培介質,採離地袋植方式生產無病健康種姜,不僅具備高增殖率、短馴化期與超過九成的高存活率,更可於1年內生產達銷售規格的種姜,實現全年穩定供應,強化產業基礎。

農試所說明,臺灣姜主要品種爲「廣東姜」與「竹姜」,栽培面積約860公頃,年產量約2.4萬公噸,傳統慣行以種姜(根莖)繁殖,易因種姜帶菌增加栽培期間發生青枯病、軟腐病與根瘤線蟲等病害的機會,需大量投入防治用藥,使部分姜農轉移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之山坡地,藉由低溫及利用新生地種植以減少病蟲害與連作障礙的發生;外銷嫩姜亦因產期集中且貯存不易,經常面臨產銷失衡的困境。

爲從根本解決種姜帶菌問題,農試所首先研發「種姜促成生產技術」,運用組織培養不僅可避免病原菌感染,產出健康種姜,更可規劃全年性生產,調節產期與供應,該技術皆適用於廣東姜與竹姜,並優化種姜育成流程,可增加組培瓶苗增殖率達5倍,出瓶前關鍵培養基處理爲2個月、出瓶苗馴化期2個月,存活率更超過90%,再搭配特定栽培介質於平地設施中離地袋植,約6至8個月即可達市售種姜採收規格,相較過去一般組培苗需培育2年,新技術僅需1年即可產出高品質的健康種姜。

爲完善姜產業供應鏈並拓展外銷市場,該所也針對姜採後處理與保鮮技術提出精進作法,讓不易保鮮的嫩姜,在經過25天的模擬貯運後仍保有良好外觀與風味,大幅提高嫩姜的外銷潛力。

農試所補充,爲延續健康種姜生產效益,透過多年篩選與試驗,研發益生菌配方,幫助生育過程中的姜對抗生物與環境逆境,已獲初步成果。例如在組培苗階段施用益生菌,可提高姜苗整體抗逆境能力,顯著促進姜苗生長;在種姜培育階段施用,則可於初期保護根系免於土壤病原菌的危害,後期則能增加根系生長及促進養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