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有望20%以下!中華徵信所示警: 臺幣升值難擋出走潮

新臺幣示意圖(圖/吳靜君攝)

中華徵信所表示,今年4月以來新臺幣持續強升,從兌美元33.196元、上升到7/3的28.828元,升幅達15.15%。不僅出口商叫苦連天,壽險業匯損擴大,機械業也擔憂倒閉潮,考量衝擊中小企業接單及營運。經濟部雖已成立「協助廠商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也呼籲中小企業儘快進行匯率避險,雖有短期因應,對新臺幣長期走升,政府更應有所對策。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美國對等關稅的隱憂,但是臺灣外銷接單反而因國際品牌商的急單更爲強勁,今年1至5月外銷訂單達2,638億元,創同期新高,年成長率15.04%,預期6月的外銷訂單仍然會是正成長。雖然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及礦產品外銷訂衰退,但是佔出口最大宗的電子及資訊通訊產品出口成長25.83%、15.05%,使整體外銷訂單成長有力。

基本面的強勁仍將促使新臺幣有看升的空間。央行雖然具備調節與阻升的能力,但就美元弱勢,今年美國聯準會降息只是遲早的事,加上臺灣基本面看好(特別是AI供應鏈)的大趨勢之下,央行也難敵新臺幣的升值趨勢。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雖然今年新臺幣升幅達15.15%,的確是2018年以來升幅最快的一年,不過就新臺幣兌美元的匯率來看,2021年及2022年新臺幣曾升破28元,2021年6月17的高點曾來到27.631元,2022年1/17則創下27.601的2018年以來的新高。2021年的248個交易日中,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升破28元的天數,前後加總其實有多達184天之久,佔了當年交易日比重的74.19%,也就是2021年新臺幣兌美元的匯率大部份時間都處於高點,直到2022年新臺幣才由升轉貶。

2021年則是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經濟報復性成長的一年,臺灣經濟成長率也創下6.72%的高成長。這顯示新臺幣兌美元的匯率,其實緊扣臺灣的基本面,是市場面造成新臺幣的強勢,央行人爲的干預只是短期的,但無法扭轉大趨勢方向。

如果以美國和越南洽談對等關稅的結果來看,根據美越雙方達成的貿易框架,新制度將針對出口商品中非越南原產成分的比例,採取分級課徵關稅。最高的稅率爲20%,完全由越南生產製造的商品,則有望適用最低稅率,預計爲統一的10%。那麼對臺灣來說也可以鬆一口氣,因爲原本美國對越南的對等關稅高達46%,對臺灣則是32%,依美越的對等關稅協議來看,最終美國給予臺灣的對等關稅有望落在20%以下,此舉仍將使得臺灣的出口訂單維持強勢,新臺幣的貶值空間也就更小。

如果新臺幣的長期走勢由基本面主導,新臺幣對美元升值也就成定局,出口企業因應匯損的發生也難避免,政府必須讓企業有長期因應對策。除了央行要針對可疑的熱錢進行驅離穩定匯率外,外匯期貨避險操作則將是出口商必要的動作。

但是避險工具若運用不當,出口企業的損失可能更大。因此外匯避險將成顯學,尤其對低毛利的產業來說,避險工具也將是兩面刃。另外新臺幣長期看升,也值得注意是否帶動一波企業出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