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20%+N」 賴政府雪上加霜!外媒列3大泥淖

美國川普政府針對全球貿易伙伴的最新關稅稅率已於8月7日生效。臺灣稅率爲20%,而且不包含各品項原本的最惠國稅率,衝擊出口經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全球貿易伙伴拋出的對等關稅已於美東時間8月7日生效。臺灣一開始似乎因爲臺積電屢遭川普點名而決定在美斥資上千億美元而取得明顯優於他國的籌碼,然而臺美經過4輪談判,稅率20%仍高於日、韓等多國。《紐約時報》8日報導,此事導致賴清德政府困境雪上加霜。

日本媒體9日報導,白宮高階官員透露,來自日本的貨品此前稅率低於15%者一律上調爲15%,原本稅率15%以上者不疊加。臺灣的20%高於日本,更糟的是,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8日證實爲「原有最惠國待遇關稅」疊加20%對等關稅,許多行業逃不過百分之「20+N」命運。《紐時》指出,臺灣這波首當其衝是的製造業,除了半導體,也包含金屬工具、不鏽鋼板、金屬緊固件(例如螺絲)等全球舉足輕重的產業。

《紐時》列出賴清德2024年5月上臺以來面臨的三大政經壓力。首先是眼前棘手的高額關稅,在日、韓已談妥比臺灣還低的15%稅率之際,賴政府務必全力爭取壓低。第二,臺灣仍處於「大罷免」風暴,民間團體對2024年1月甫當選的國民黨籍立委展開全面罷免行動,7月26日首波投票24席雖無一罷免成功,8月23日還有7席待對決,朝野對立日益加深。第三,今年臺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對於嚴重依賴出口的臺灣經濟體已成一大阻礙,外銷企業恐陷財務危機。

《紐時》認爲,川普給臺灣20%相對高額的關稅稅率,讓賴清德執政困境雪上加霜。圖爲賴清德6月8日在高雄出席海巡署「海安12號」演習。(資料照/美聯社)

「暫時稅率」20%出爐後,賴政府強調會持續與美方磋商。臺灣有些企業主與觀察家認爲,川普政府正設法讓臺企做出在美國增加投資的承諾,類似日、韓在與華府談判時各自答應的5500億美元、3500億美元鉅額投資。曾任立委的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許毓仁說:「日本、韓國都帶着扮演支援角色的關鍵產業人士同赴華府。」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臺灣首席貿易代表的經濟部前部長鄧振中說,臺灣社會大衆一直認爲美國是臺灣最大、最重要的市場,長期覺得政府與美國在貿易議題「老是讓步」。

《紐時》認爲,除了政治不確定因素,20%關稅、貿易協定談不攏令臺灣備感壓力,臺灣出口製造業面臨比鄰國更高的關稅、臺幣升值雙重擠壓,讓執政的賴清德困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