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20% 工總:提供出口轉型補助、營運貸款

▲美國通知臺灣對等關稅稅率爲20%。(圖/路透)

文/中央社

川普政府今天公佈臺灣最新對等關稅爲20%,總統府、行政院說明爲暫時性稅率。工商團體認爲,此關稅調幅略高於東南亞國家、明顯高於日韓,將使臺灣出口面臨不小挑戰,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同時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迴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

總統賴清德上午表示,臺美談判到目前爲止雖然有階段性成果,從32%調降至20%,但這非談判的最終目標,美國也表達跟臺灣進行談判的意願,目前技術性磋商已經完成,但尚未進行總結會議,20%是暫時性稅率。

工總表示,半導體、資通訊、機械、汽車零組件與車用電子等重點產業受關稅影響最爲明顯,20%關稅將削弱臺灣產品價格競爭力,對訂單產生影響,並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尤其中小企業所承受的負擔不容忽視。

工總指出,面對美國20%關稅帶來的挑戰,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同時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迴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於此同時,也應強化違規轉運的出口管理,避免輸美產遭課40%關稅或受池魚之殃。

另針對攸關ICT、半導體產業的美國「232調查」,工總指出,政府應積極領導產業界成立跨部會應變團隊,密切監控政策變動,並強化與美國主管機關的溝通協作,建請政府致力爭取臺灣高技術項目獲得適當評估與保護,確保核心產品與技術得以持續對外出口與國際佈局。

工總表示,面對新臺幣升值風險及全球製造鏈重組,希望政府能在穩定匯率及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方面扮演積極角色,爲企業提供必要支持。例如,針對在東南亞多點佈局的企業,政府應秉持強化本地高附加價值產業核心、合理推動海外產能擴展等方針,雙管齊下,力求提升整體產業韌性與競爭優勢。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告訴中央社,20%新稅率將對臺灣國際競爭力造成重大沖擊,也必須並同考慮匯率及能源議題。他認爲,關稅問題可靠增加中國大陸、東南亞、歐洲市場解決,或與美國客戶商議各付一半,且2024年臺灣對大陸出口比重爲31%,應持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確保對大陸的出口市場。

林伯豐指出,關稅雖然嚴峻,但對出口導向的企業,匯率造成的影響甚至比關稅更大,希望政府成立「匯率避險基金」,協助企業降低損失,並藉此穩定匯率。同時,若欲吸引臺商回臺投資,應先解決能源在內的五缺問題,若再漲電價產業恐無法承受,因此應補貼臺電,務實面對能源政策,並提出回臺投資獎勵措施。

林伯豐也建議,爲了赴美投資的臺商,應積極與美國洽籤臺美投資保障協定、臺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另可盤點調降原物料等進口關稅,並調降營所稅、取消民生用品類貨物稅及印花稅,同時提供融資及降息等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