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慘淪「詐騙之島」!每年狂騙500億震撼韓媒 技術輸出日韓受害
▲我國刑事局電偵大隊破獲詐團使用大陸制手機基地臺蓋臺推播詐騙簡訊的離譜案件。(圖/記者張君豪翻攝,下同)
記者羅翊宬/編譯
近來南韓接連發生KT小額付款詐騙事件,引發關注。對此,韓媒特派員赴臺實地取材,深入臺北刑事警察局專訪,揭露臺灣詐騙集團透過假基地臺訊號車大規模發送簡訊,誘導民衆輸入銀行帳密,進行網購盜刷,受害金額達新臺幣數億元,臺灣再度淪爲國際間知名的「詐騙之島」,人均損失高出日本20倍、高出南韓3倍。韓媒《朝鮮日報》特派員柳宰敏(音譯)11日造訪臺北刑事警察局,見到一臺高約30公分、長寬約80公分的假基地臺設備。開啓後可阻斷半徑100公尺內的正常基地臺訊號,讓周遭手機誤認爲是假基地臺發出的訊號。臺灣犯罪組織將這類設備裝入多輛車輛,穿梭市區發送約600萬封詐騙簡訊,內容涵蓋帳戶異常、欠繳水電費或高速公路通行費等資訊。
臺灣警方透露,民衆一旦點擊簡訊內附網址,並依照指示輸入身分證、銀行帳戶密碼,則信用卡號與個資便會被成功竊取,詐騙組織隨後在網路商店大量刷卡,得手約新臺幣500多萬元,最後於上月25日被警方逮捕。被捕者供稱是受中國犯罪組織指示作案。
報導指出,此詐騙手法其實與近期南韓京畿道光明市、首爾特別市衿川區的KT小額付款駭客事件極爲相似。
臺灣是國際間最早出現「語音釣魚攻擊」(voice phishing,電訊詐騙)的國家之一。1990年代末,隨着IT產業快速發展與經濟低迷而跟着出現,2000年代初擴散至全臺。2003年,臺灣政府大規模掃蕩犯罪後,部分詐騙集團流向中國及周邊國家,2004年擴散至日本、2006年傳入南韓。
臺灣台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信郎透露,近年隨着詐騙案件激增,臺灣政府再度發起「對抗詐騙行動」,並投入AI與深僞技術(deepfake)防治新型詐騙,尤其鎖定利用影像與心理操控民衆的案件。
南韓與臺灣警方統計,臺灣年度詐騙損失高達502億臺幣,遠遠超過南韓的新臺幣364億8590萬元(1兆6870億韓元)。考量臺灣人口僅2350萬人、不到南韓的一半,換算下來每人平均受害金額幾乎是南韓的3倍、日本的20倍之多。因此臺灣長期被國際視爲「詐騙之島」。
報導分析,臺灣成爲中國犯罪組織測試新型詐騙的「實驗場」,因語言相同且數位文化同樣發達,便於測試犯罪手法後再擴散至亞洲、甚至是全球。
臺灣反詐騙軟體公司Gogolook營運長朱滿宇認爲,臺灣的高數位使用率及社會結構,讓犯罪分子能迅速試驗、驗證詐騙模式,成功後即向國際複製擴散,造成臺灣受害規模長期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