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穩坐全球地位 國際新創衝臺覓信賴夥伴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長蕭振榮表示,精選的國際新創團隊爲臺灣產業引入創新動能與新的商機。圖/國發會提供
臺灣靈活的製造能力,加乘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不僅跨國科技廠最愛臺灣生產夥伴,國際新創團隊也前仆後繼申請來臺找尋找合作商機。國發會攜手時代基金會Garage+推動「Startup Global Program」計劃,每年約精選30家高潛力國際科技新創來臺,與臺灣企業共同開發技術合作、市場商機,並能接軌亞洲的前瞻科技產業。由於臺積電帶領檯灣半導體供應鏈全球佈局,自去年起該計劃的申請案件出現爆增,入選機率也自歷年平均的10%,今年降到約7%。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長蕭振榮表示,Startup Global Program吸引五大洲的創業家來臺合作,正因爲臺灣是全球科技業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政府對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以及與業界緊密合作的媒合平臺,讓來臺的國際團隊不僅能找到技術與商業合作機會,更有機會拿到投資的資源,可迅速融入臺灣產業生態系,「這種接地氣的『落地』支持流程,在國際新創圈中建立了高度信任與口碑!」
Startup Global Program今年春季的第一梯次入選18家國際新創,由全球35國、239家申請團隊中脫穎而出,新創涵蓋領域橫跨AI與數據、ESG、生醫、半導體與智慧製造,團隊來自加拿大、日本、美國、瑞典、英國、韓國、以色列、荷蘭及香港,5月17日至24日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將參與COMPUTEX/InnoVEX活動,以最優異的新創技術向臺灣企業敲門。
財團法人時代基金會(Garage+)執行長趙如媛表示,此計劃提供的臺灣企業一對一媒合會議,每年有超過50家企業合作參與,包括臺積電、聯發科、緯創、臺達、和碩、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等產業龍頭,企業領袖普遍肯定本計劃在促進新創合作中的關鍵角色。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在和國際團隊交流時曾表示,「企業在尋求永續的過程中,創新是最重要的元素,Garage+一直在臺灣的創新領域中,扮演了關鍵而重要的角色。」他和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等都是歷年會親自與國際團隊交流的企業領導人。
趙如媛指出,過去來臺的國際新創案例,多數是全球頂尖深科技新創(deep-tech startups),很多是自己國家的知名新創團隊,申請來臺的目的多是想找尋合作商機,如果剛好有臺灣產業金主看上投資「good money」,國際團隊也樂於與臺廠開展策略性合作關係。
Startup Global Program計劃自2015年啓動至今,已吸引來自全球90國、超過3,300家國際科技新創提出申請,惟日本、韓國、越南也相繼加入與臺灣競爭國際新創。蕭振榮指出,政府爲協助臺灣新創嫁接全球,自113年起還推動橋樑計劃,設立東京及矽谷新創基地,開啓海內外雙向生態系交流渠道,並透過率團參加國際型創新創業展會、辦理國際交流活動,積極佈局全球創新創業生態圈,目標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