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 圓滿

工研院舉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匯聚國內外半導體重量級供應業者共襄盛舉。圖爲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左起)、荷蘭在臺辦事處副代表馬得斯、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包瓊鬱、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美國在臺協會副處長柯傑民、總統賴清德、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外交部部長林佳龍、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國科會常務副主委蘇振綱。圖/工研院提供

因應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工研院於23日舉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在經濟部、國發會、國科會與外交部支持下,落實政府提出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吸引超過700位產官學研代表與會,成爲深化臺灣與理念相近國際夥伴鏈結的重要里程碑。

總統賴清德致詞表示,臺灣在半導體與ICT產業具備舉足輕重地位,未來也將持續扮演AI時代科技發展的支點。面對低價傾銷等全球挑戰,臺灣願與各國攜手合作,打造可信賴的半導體供應鏈體系。政府將透過政策、金融與賦稅等工具支持產業,並建構超級電腦與資料中心,協助各行業研發應用解決方案。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半導體是當今科技與經濟競爭的核心戰略資產,需仰賴高度互賴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他表示,工研院將聚焦創新利基市場,強化供應鏈透明度與資安管理,並深化與美、日、歐、英等國際合作,全面佈局材料、製造與人才,打造開放、包容且具韌性的半導體生態系。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臺灣在總統倡議引導下,積極推動民主晶片聯盟四大核心,包括強化供應鏈韌性、建立多元體系、發展AI晶片產業鏈與共享高階技術,並歡迎理念相近夥伴共同投資與合作。

論壇期間,歐美日代表紛紛表示對臺灣產業地位高度肯定。美國在臺協會副處長柯傑民表示,臺美長期夥伴關係將持續深化;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指出,臺灣是歐盟強化AI與半導體合作的關鍵夥伴;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亦強調臺灣製造能力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論壇並舉行三場主題座談,聚焦地緣政治風險、科技研發與供應鏈韌性,討論臺灣如何透過結盟、人才與市場戰略,擴大全球參與,並複製產業經驗,建構永續半導體體系。此次論壇不僅展現臺灣科技實力,更彰顯我國在重塑全球供應鏈秩序中,所具備的責任與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