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0萬人偏頭痛 6成人未診斷治療 憂鬱、焦慮風險高5倍

臺灣200萬人有偏頭痛,6成人未診斷治療,憂鬱、焦慮風險高5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每10人就有1人深受偏頭痛之苦,推估臺灣有超過200萬名患者,但高達6成未接受診斷和治療。當偏頭痛發作如同一場「腦內地震」,患者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醫師提醒,如頭痛伴隨噁心嘔吐、失能、畏光等超過2項症狀,務必就醫診斷並積極治療。

偏頭痛是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疾病。臺灣頭痛醫學會理事長楊鈞百指出,西方國家將偏頭痛形容爲「房間裡的大象」,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存在,卻讓人視而不見。許多人以爲吃止痛藥就好,但長期反覆發作不僅會影響睡眠,還會導致憂鬱、焦慮等身心症狀。

演員邵雨薇(中)擔任偏頭痛衛教大使,分享媽媽的親身經歷,過去因爲不瞭解這個疾病而沒有積極治療。(王家瑜攝)

偏頭痛衛教大使、演員邵雨薇分享,媽媽長年有偏頭痛困擾,發作時會想吐、需要躺在牀上休息,某次在百貨公司發作,到了餐廳整整2小時都吃不下東西,只能坐着休息。過去媽媽並不瞭解偏頭痛,沒有把它當作病症來對待,邵雨薇說,自己擔任衛教大使後瞭解到偏頭痛的正確知識,於是叮嚀媽媽趕快去看醫生。

楊鈞百指出,偏頭痛是具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疾病,頭痛通常持續4到72小時,可能是單側或雙側、有搏動性、中重度疼痛、日常活動會讓頭痛加劇。他也提供快速診斷方式:「頭痛伴隨噁心」、「頭痛造成失能」、「頭痛覺得光線刺眼」等3項中若有2項以上,可能就是偏頭痛。

有些患者會喝可樂、咖啡來緩解偏頭痛,楊鈞百說,雖然咖啡因可以緩解急性症狀,但不能過度依賴,可能反而加劇疼痛。他強調,不能只有消極止痛,更要積極治痛。

臺灣頭痛學會前理事長陳韋達指出,許多人以爲偏頭痛只要開止痛藥就好,其實偏頭痛治療是「雙刀流」,急性和預防性治療並重。急性用藥分爲三線,如果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無效超過3次,目前有2、3種偏頭痛專一性止痛藥,由醫師協助選擇並開立;預防性治療則是讓大腦敏感度下降,避免反覆發作,減少急性用藥,如果每個月發作4天以上,建議積極採取預防性治療。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