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四公司信評遭降 中華信評調降展望負向
中華信評今日宣佈,調降臺塑企業旗下臺塑、南亞、臺化與臺塑化等四家公司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信評今日宣佈,調降臺塑企業旗下臺塑、南亞、臺化與臺塑化等四家公司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由「twAA」降至「twAA-」,各項公司債務發行評等亦同步調降,惟短期評等維持「twA-1+」。評等展望爲「負向」,主因槓桿比與獲利能力轉弱,且復甦前景不明朗。
中華信評指出,四家公司因獲利能力受壓,調整後借款升高,未見未來兩年可回覆至原本假設水準的跡象。需求成長疲弱造成產能過剩,大宗化學品業務獲利難提升,限制2025至2026年可用於降低負債的現金流量。
中華信評表示,中國大陸同業2025年積極擴產,進一步壓抑臺塑集團的大宗化學品利用率與價差,乙烯、丙烯及其衍生品尤爲嚴重。同時,地緣政治與經濟放緩(特別是中國大陸)加劇亞洲需求壓力,導致2025年底前需求成長落後產能增速,出口依賴也加大競爭風險。中華信評預期,四大公司2025年仍將面臨營業損失,2026年可望損益兩平。
儘管煉油與非大宗化學品業務略有助益,如臺塑化煉油、南亞電子材料與差異化產品收入,中華信評預測,因大宗產品仍弱,整體表現提升有限。未來幾季在新增產能有限與油價偏低刺激需求下,臺塑化煉油利潤率可望改善。
中華信評預估,四家公司2025、2026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將分別略增至870億元與950億元,較2024年608億元回升,現金流量轉正並略降借款。但指出中國地方政府支持本地產能,以及新建大型煉化基地技術優勢,使臺塑長期成本競爭力承壓,業務風險上升。四家公司正轉型至特用與環保化學品,如半導體用精細化學品與再生材料,但仍需時間發酵。
中華信評表示,四家公司自由現金流偏弱,尚須持續投入資本支出,預估至2027年借款對EBITDA比可望降至約3倍。鑑於財務風險偏好保守,預期將透過長期現金流改善降低負債。但全球經濟變數與產品差異化效益未明,評等基本預測仍具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