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集團扭轉頹勢 Q3轉盈 南亞、臺化、臺塑化繳出獲利成績

臺塑四寶13日公佈第3季自結財報,單季稅後純益合計130.2億元,扭轉今年上半年的頹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塑四寶昨(13)日公佈第3季自結財報,單季稅後純益合計130.2億元,扭轉今年上半年的頹勢,除了臺塑(1301)仍小幅虧損之外,南亞(1303)、臺化(1326)與臺塑化(6505)受惠關稅底定,油價趨穩、訂單復甦等因素帶動,三公司都擺脫上季虧損陰霾。

其中,臺塑化第3季單季稅後純益逾8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交出0.9元的佳績,推升前三季EPS也有0.5元,營運逐步撥雲見日。

臺寶四寶並公佈9月集團總營收1,117.5億元,較上月微幅成長0.1%,與去年同期比仍衰退6%;總計臺塑四寶今年前三季集團總營收突破兆元大關,達到1兆341.29億元,年減8%。其中,南亞因AI需求持續增溫加持下,單月營收221.7億元,月增6.3%、年增 3.5%,成長表現居各公司之冠。

臺塑表示,受到美中貿易政策與大陸石化同業持續擴產影響,需求減少、供給增加,主要產品價格較第2季下跌4%至15%,本業虧損26億元,比上季虧損增加11億元。不過,因現金股利及轉投資收益增加,致單季稅後虧損降至6.02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09元;前三季每股淨損1.13元。

南亞第3季稅後純益32.6億元,較上季虧損41.18億元明顯改善,單季EPS 0.41元,比第2季增加0.93元,爲近八季以來新高;前三季虧損則收斂至4.1億元,每股淨損0.05元。

南亞指出,主要獲利來自IC載板等高階電子材料產品需求增加,塑膠加工產品維持穩定,轉投資的南亞科與臺塑化本季均轉虧爲盈,加上匯率走穩、外幣兌損減少,使獲利明顯提升。

臺化第3季稅後淨利17.87億元,與上季比順利轉正,單季EPS 0.3元,較上季增加1.46元;前三季虧損也收斂至54.95億元,每股淨損0.94元。臺化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底定後市場疑慮減緩,油價趨穩,公司透過優化產品組合、調整產能、降低庫存損失及開發新客戶,營業虧損減少23.3億元。同時,轉投資臺塑化帶來37.1億元權益法收益,加上兌換利益26.5億元與現金股利增加3.3億元,使業外淨收益增加70億元。

臺塑化第3季稅後純益85.84億元,較上季虧損75億元轉爲獲利,單季EPS 0.9元;前三季獲利47.64億元,EPS 0.5元,爲臺塑四寶前三季唯一獲利公司。

臺塑化指出,煉油事業受地緣政治緊張與西方制裁俄羅斯石油出口影響,油價維持高位震盪,購料與存貨損失減少,加上產能利用率達90.3%,比上季提升12.4個百分點,帶動營業利益增加166.8億元。烯烴事業虧損亦縮小,並因存貨評價回升17.8億元及營業外利益增加35.5億元,使整體獲利明顯改善。

延伸閱讀

臺塑集團本季展望 一樂觀三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