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集團衝轉型 狠砸千億

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塑集團營運轉型五大主軸及三方向

臺塑集團產品、事業轉型升級再傳佳音。與上下游供應鏈策略結盟,合作研究開發新產品或擴展新應用領域,成功開展航太、電子、AI伺服器電池、醫療生技新商機。

經統計,臺塑集團去年全企業提報轉型案件共計106案,預估投資金額約達新臺幣1,460億元,至2030年將可增加年營收1,941億元,並帶來281億元的年獲利。

其中,臺塑透過「幹噴溼紡」技術開發高階碳纖,應用於高壓氣瓶、航太及離岸風電葉片,更進入太空產業供應鏈,成爲火箭與衛星離子推進器的核心材料;臺塑也將擁有113項專利的高吸水樹脂(SAP)成功打入全球紙尿褲龍頭品牌「幫寶適」供應鏈,並取得美國FDA認證,拓展至食品液體吸收墊領域,有助提升毛利率。

南亞積極開發拓展電子級氣體(如氫、氮、二氧化碳等)及電子級溼式化學品(如剝膜、清洗液及蝕刻/顯影添加劑等)等;另南亞科技自主開發10奈米DDR5產品也順利量產,並開發矽穿孔(TSV)製程技術,以供應伺服器、AI邊緣運算等市場高容量DRAM模組需求等,深化電子材料產業的佈局。

臺化也已成功研發輕量化阻燃聚碳酸酯(PC)複合材料,應用於AI伺服器電池備援系統(BBU, Backup Battery Unit),以佔全球市場30%爲目標。

此外,事業轉型進展,南亞將原有111臺膠布機臺整併爲46臺,透過提高單機稼動率,每年可額外創造4.2億元效益,並拓展產品應用至新能源車、醫療及半導體等高附加價值領域。

臺塑全企業更積極發展醫療級材料,推動多項創新醫材技術,包含南亞的減白過濾血袋、細胞培養袋、真空採血管、抗沾黏膜等醫療產品;臺塑則運用雙離子高分子技術開發全球首創的無痛導尿管,並將PVC、PP(聚丙烯)運用於冷卻水塔的散熱材,減少微生物孳生,以及開發太陽能自潔塗布液,促進環保及能源效益。

臺塑生醫則與普瑞博合資成立「臺塑生醫材料科技公司」,發展高階醫材及再生醫療產品;並併購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與全臺15家醫院醫材及生技產業醫材及生技產業合作,執行25項細胞治療臨牀計劃,已完成晚期肺癌二期臨牀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