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海巡艦艇 邁向常態化演訓

臺灣與日本海上保安廳推動「海上聯合訓練」常態化,海巡署6月派出雲林艦聯合演練。(海巡署提供)

日媒3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日本海上保安廳與臺灣海巡單位,正推動定期舉行聯合海上演習,雙方更考慮未來納入盟國、志同道合的國家參與訓練。據報導,臺日今年6月曾在沖繩縣先島羣島附近海域,派出大型巡邏船,舉辦自雙方斷交以來的第2次聯合訓練。

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讀賣新聞》,臺日2艘船模擬了海上搜救行動。參與聯合訓練的船隻,包括名古屋海上保安部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瑞穗號」,船身長134公尺,總噸位6000噸;海巡署則派出最大級的「雲林艦」,全長126公尺,總噸位5919噸。

報導指出,雙方進一步推進合作機制,時值中國船艦強化在東海、南海,以及臺灣周邊海域的威壓性行動。臺日去年7月曾在日本千葉縣房總半島以南海域,舉行搜索及救難演習。不過,與去年7月演習不同的是,此次2艘船接近到可相互目視確認的範圍,透過資訊和情報共享、協調搜索海域等方式,加強了現場合作。

在訓練結束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的「瑞穗號」便駛往東南亞,與馬來西亞海巡單位進行演練,並加強防範海盜。

自日本與中華民國在1972年斷交以來,臺日一直透過「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與「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維持實務關係。日本政府將此次與臺灣的訓練,定位爲基於2017年和2024年簽署的「海難搜索救助合作備忘錄」、「走私及非法入出國應處合作備忘錄」,所進行的「交流」活動。

海巡署3日表示,這次聯合訓練是兩協會基於該2份備忘錄架構下所進行的實務交流,海上保安廳由於接受到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合作請求,給予必要的協助。

然而《讀賣新聞》也指出,除了簽訂這些備忘錄之外,臺日海巡單位近年來也秘密派遣,包括海巡署長在內的高級官員,以非公開的形式前往臺北、東京等地交流、進行磋商和實地考察,深化彼此間的合作關係。報導提到,日臺執政黨議員9月上旬曾於臺北,就雙方海巡當局之間的合作,及人才交流展開磋商。

除了臺灣外,日本海上保安廳也與美國、菲律賓、印度、韓國、澳洲等國家,在雙邊或「小多邊」的架構內,建立海上安全領域的多層次合作,致力於維護和加強基於法治的海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