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近7日「被騙走逾17億」 詐騙手法前3名曝光

▲上週財損金額超過17億元。(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統計,上週(4月6日至4月12日)的詐騙案件受理數達3726件,財產損失金額則超過17億元。詐騙手法非常多,《ETtoday新聞雲》也根據「165打詐儀表板」,整理出最新一週的詐騙數據,以及詐騙手法前3名。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全臺3月詐騙財損爲70億9123萬7000元,財損金額增加最多的縣市爲桃園市,達8億7815萬6000元;至於受理件數,3月共有1萬6643件,受理數增加最多的縣市是新北市,共2903件。

根據統計,最新一週(4月6日至4月12日)的財產損失金額共17億5492萬3000元,詐騙案件受理數則有3726件。從表格也可見,在這7天中,財產損失金額最高的日期是4月11日,達3億8008萬1000元;至於詐騙案件受理件數最高的日期則爲4月7日,當日有609件。

經《ETtoday新聞雲》整理,倘若依案件受理數來排序,最新一週的前3名依序爲假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假投資詐騙有615件,財產損失金額8億4823萬4000元;網路購物詐騙有445件,財產損失金額2396萬9000元;假買家騙賣家詐騙有388件,財產損失金額4245萬8000元。

針對第一名的假投資詐騙,「165打詐儀表板」指出,詐騙者可能會以「吸睛廣告」來吸引受害者聯繫;然後透過APP、假名人帳號等,來引人進入假羣組;接着,詐騙者可能會引導受害者小額充值,並快速顯示虛假的數字,製造可信度,鼓勵追加資金;最後,則可能出現「遭退羣、帳號消失」的狀況。因此「165打詐儀表板」提醒,若碰到類似狀況,民衆務必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