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7天被詐15.6億」!10億多全因「常見1手法」被騙走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周亭瑋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165打詐儀表板」統計,本週(2月16至22日)詐騙金額爲15億6691.9萬,比上週少了3百多萬;受理案件則有3279件,仍以「假投資詐騙」佔最大宗,被騙了10億多元;而假網路購物詐騙、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分別以557件及361件排第二和第三名。
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最新統計出爐,本週全臺被詐騙15億6619.9萬,和上週(15億6320.6萬)相比差不多。本週詐騙受理數則有3279件,其中仍依假投資詐騙619件居冠,第二、第三則是網路購物詐騙557件、假買家騙賣家詐騙631件。
從表格可進一步發現,本週假投資詐騙金額爲10億8312.7萬,網路購物詐騙2153.5萬,假買家騙賣家詐騙3371.1萬。
至於三種最大宗的詐騙手法解析,首先「假投資詐騙」要注意5手法,「1、成立假投資LINE羣組,誘使加入。」「2、在假投資LINE羣組裡,設計熱烈對話來營造『投資成功』假象。」「3、引誘下載假投資APP,索取並代管網銀帳號與密碼。」「4、以小額獲利,慫恿加碼鉅額資金,或抵押不動產再進場。」「5、取得動產、不動產後失聯。」
網路購物則要注意3手法,「1、在拍賣購物平臺刊登低價商品廣告。」「2、謊稱繞過交易平臺可享更多優惠,誘使匯款。」「3、取得匯款後,發送仿冒商品或直接失聯。」
假買家騙賣家詐騙注意3手法,「1、假買家在社羣媒體表現對特定商品的興趣,並要求在7-11 賣貨便交易。」「2、謊稱7-11 賣貨便帳戶問題,主動提供假客服連結。」「3、假客服謊稱辦理金流認證,誘使在網銀或ATM上輸入銀行帳號、密碼及其他驗證資訊,導致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