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校園美感教育2.0再升級 學生有在大海裡上課的感覺

臺南市安順國小藝美教室美感改造,師生一起創作。圖/安順國小提供

臺南市推動美感教育,鼓勵學校結合自身特色、在地文化與創新設計,將校園一隅轉化爲蘊含藝術氛 圍的「美感角落」,走進校園,被學校利用廢棄課桌椅、樹木枝幹打造藝術空間所吸引,還有洗手檯在師生巧手下,也成了融入生活的藝術。安順國小打造的「藝美教室」,學生有在大海里上課的感覺。

和順國中將環保永續理念融入美感教育,運用廢棄課泉椅木材、 枝幹,創造花架、座椅與藝術裝飾,賦予資源新生命。校長杜杜俊興說,這是由老師許庠裕利用午休時間,結合至公所創作。安平國中以「鼓舞獅樂‧ 校運昌隆」爲亮點,打造校園戶外舞臺爲多功能藝文空空間,讓學生在充滿美感的的環境中,進行社團表演與藝術展演。

新興國中以「光美轉角‧共融畫室」爲核心,透過忠孝樓教室改造,讓普通班與特教班學生共同設計與施作,營造融合共學的美感空間。

學甲區東陽國小以「We『Art』Do ng Yang」爲主題,將校園階梯、運動場牆面及校舍轉角處進化設計,學生 透過繪畫、陶藝、紙漿雕塑等媒材,將課堂學習的創作實際裝點在校園中,並結合在地蜈蚣陣文化的陶藝創作,展現地方文化的驕傲。

安順國小則結合藝美課程,將勤儉樓舊有自然教室改造成「藝美教室」,從洗手槽改造、牆面粉刷到馬賽克拼貼,讓學習空間充滿藝術氛圍,並結合校本課程「安順因仔玩(僧)臺江」 學生運用藍曬技法結合在地文化,將學習成果化爲掛旗與掛畫裝飾在教室內。學生分享,感覺在大海里上課,很有意思。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美感教育在校園的展現多元而豐富,校園不只是 學習的場域,也是藝術薰陶的場所,透過師生共同參與跨領域結合,學生不僅 學會了藝術創作的技法,更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

臺南市安順國小藝美教室改造前後比較。圖/安順國小提供

臺南市新興國中透過校內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的設計,師生一起把學習環境變美。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市新興國中透過校內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的設計,師生一起把學習環境變美。記者鄭惠仁/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