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不只在課本 臺南校園角落變身孩子的藝術舞臺

▲臺南市教育局推動美感深耕計劃,各校將閒置角落改造成藝術空間,展現學生創意成果。(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市教育局推動「113學年度藝術與美感深耕計劃」,鼓勵學校結合在地文化與創新設計,將校園一隅改造成兼具藝術氛圍與教育意義的「美感角落」,今年由安平國中、和順國中、新興國中、東陽國小及安順國小共同參與,各校展現創意巧思與藝術能量,爲孩子打造能啓發想像的學習空間。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美感教育是素養教育的重要核心,不僅讓校園更美麗,也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感受力與文化認同。他強調,藝術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更要融入生活,讓孩子在日常中培養對美的感知;市府未來也將持續結合社區與家庭力量,讓臺南成爲充滿美學氛圍的學習城市。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校園是學習與藝術薰陶的空間。透過跨領域結合與師生共創,不僅培養學生的藝術技法,也讓他們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感。從建築空間改善、景觀設計到文化再生,每個「美感角落」都承載着孩子的創意與學校的故事。

教育局表示,參與本次計劃的五所學校各具特色:和順國中以環保永續爲核心,運用廢棄課桌椅與老舊窗框,打造花架、座椅與藝術裝飾,讓資源重生。安平國中則以「鼓舞獅樂 校運昌隆」爲主題,建置戶外舞臺成爲多功能藝文空間,供學生展演創作。新興國中以「光美轉角・共融畫室」爲亮點,讓普通班與特教班學生攜手設計,打造融合共學的美感空間。東陽國小以「We『Art』 Dong Yang」爲主題,透過陶藝、紙漿雕塑與繪畫裝飾校園牆面,融入蜈蚣陣文化,展現地方驕傲。安順國小則將勤儉樓改造成「藝美教室」,學生運用藍曬技法結合「安順囡仔玩臺江」課程,將創作轉化爲教室掛畫與拼貼裝飾。

教育局強調,這些美感角落讓校園不再只是學習場域,更成爲學生創意與心靈的舞臺。未來將持續輔導學校深化藝術教育,讓「美感」在臺南的每一個轉角都能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