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 清明潤餅退流行 買氣少3成
臺南市中西區國華街與民族路口的清明節應景美食店家金得春捲,今年仍因人手不足問題,公告清明連假期間店休4天。(程炳璋攝)
潤餅(春捲)是清明傳統美食,臺南市中西區國華商圈內的知名潤餅店今年排隊人潮不若以往,業者表示,新一代年輕人的祭祀習俗改變,連帶影響節日應景美食逐年退燒,買氣比去年少3成,還悲觀認爲未來清明吃潤餅的傳統習俗恐將消失。
中西區國華街與民族路口的春捲店歷經3代經營,因創辦人爲李金得命名,賣了70年,成爲臺南市代表美食店家之一。
第3代業者提供10幾種配料口味提供客製化選擇,但因不接受預訂,民衆只能現場挑選配料組合,等候製作時間也拉長,假日經常出現排隊人龍,每到清明節前的排隊人潮更長。
店內生意約在7、8年前最鼎盛,一到清明節之前,購買人潮暴增,排隊客人沿路綿延數百公尺,平均需等1個多小時纔買得到,很多人一買就是數十個,儘管單人限購30個,仍有人號召集體排隊搶購。
店家即使增聘人手仍然忙不過來,每天傍晚4時許關門,晚上8點就需開始備料,直到隔天一早開賣;經考量人力不足,工作量難負荷,業者乾脆宣佈清明連假期間店休,造成店休前總會出現一波搶購潮。
今年業者宣佈4月1日至4日連休4天,1周前即出現整天的排隊人潮,30日店休前夕還有數十公尺排隊人龍,生意雖仍不錯,但已不見往年「看不見盡頭」的排隊狀況,店家評估生意約較往年少3成。
業者認爲,潤餅是掃墓民衆祭祀時方便填飽肚子的傳統美食,現在殯葬方式大多選擇納骨塔取代傳統墓園,民衆祭祀習俗改變,新一代年輕人掃墓祭祖改買水果、鮮花等方便祭祀品,沒有吃潤餅過節的習慣。
業者表示,現在爲了清明掃墓購買春捲的主要客羣,逐漸以中高年紀長輩爲主,年輕族羣主要是觀光客而非掃墓,擔心未來清明吃潤餅的習俗恐將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