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導入AI辨識系統達58套 熱區取締噪音車效率提升8成

臺南市環保局導入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圖/臺南市環保局提供

爲遏止改裝車輛製造高噪音擾民,臺南市政府自2023年起積極布建聲音照相科技執法系統,預計年底前建置達58套,並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導入AI機車噪音辨識技術,大幅提升稽查效率與準確率,減輕第一線人員負擔。

根據市府環保局統計,自2024年起啓用AI辨識系統後,已取締776輛噪音車輛,開罰金額累計逾201萬元。噪音車民衆檢舉案件也從2022年每月平均105件,下降至今年平均68件,減幅達34.9%。

環保局說明,聲音照相系統能即時記錄監測區內所有噪音超標事件,包括救護車、消防車等非違規車輛,過去需仰賴人工作業,逐一判讀影像資料。新導入的AI系統可自動辨識改裝高噪音機車,排除非告發對象,作業時間因此節省近八成。

目前,相關設備已在永康、東區、南區、北區、安平、新營、仁德、新化、白河等行政區的噪音熱區部署。市府並推動「點、線、面」三軸並進策略,其中「點」強化科技取締,「線」則配合寧靜專案由多局處聯手執行,「面」則從源頭着手,要求改裝排氣管依法認證登記,防範未然。

市長黃偉哲表示,爲加強管制,自2025年起,若警方或監理單位查獲車輛未依規定登記改裝排氣管,可當場裁罰900至1800元,並持續透過跨局處合作、多元稽查手段,減少違規車輛上路,維護市民生活品質。

環保局長許仁澤則提醒,雖然部分改裝車輛已依法完成登記,行駛時仍需符合噪音標準,違規者將處1800至3600元罰鍰。若有擅自更換排氣管或危險駕駛等行爲,最高可罰3萬元。

臺南市環保局導入機車噪音辨識系統。圖/臺南市環保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