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愛河水質監測升級 智慧辨識系統成功率達70%

高市府環保局近年來在愛河下游設置水色智慧辨識系統,且在監測系統功能不斷提升的情況下,辨識成功率已從初期約30%成長到逾70%,這也大幅改善愛河污染問題。(高市府環保局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爲了加強監控愛河水質狀況,高市府環保局近年來在愛河下游設置水色智慧辨識系統,且在監測系統功能不斷提升的情況下,辨識成功率已從初期約30%成長到逾70%,這也大幅改善愛河污染問題,河川污染指標(RPI)從2020年的4.9改善至目前的4.4。

高市府環保局近年分別於愛河下游中都橋、中正橋、幸福川、願景橋及龍心橋等處設置即時水質感測站,透過物聯網技術24小時監測河川溫度、溶氧、導電度、鹽度及酸鹼度等數據,每10分鐘回傳至雲端系統,再利用數據分析達到優化環境治理的目標,提升高雄市的水質環境。

環保局說明,高雄愛河於2022年開始啓用水色智慧辨識系統,利用數位影像分析、物體及邊界偵測分析等技術,偵測範圍內的影像擷取及辨識。另環保局希望累積大量監視畫面以獲取實際水色與影像水色及水質品質等資料,故2024年導入水色判斷(K-means分羣)演算法及環境資訊指標回饋等分析技術,以利模型訓練及精進。

環保局指出,水色智慧辨識系統2022年約僅有30%的辨識正確率,經各年度技術增進與調整後,截至2024年底整年度計算已可達70%辨識正確率。這也讓愛河河川污染指標(RPI)從2020年的4.9改善至目前的4.4;生化需氧量(BOD)平均由8.2mg/L降至6.1mg/L,改善25.6%;溶氧(DO)>2.0mg/ L,達成率100%。

環保局呼籲,愛河於2020年已公告爲水污染管制區,民衆若將垃圾丟入水體及道路兩旁的雨水溝中,將裁處3萬至300萬元罰鍰。未來環保局將持續與民衆合作,推動龍華國小、光陽公司、立德、德光、河堤5隊水環境巡守隊合作,讓愛河成爲高雄市民最好的親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