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臺積電變“美積電”噩夢恐成真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道 據臺灣《中國時報》8月21日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特朗普考慮“用補助換投資”,入股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今年3月,臺積電宣佈擴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加上原有的650億美元投資計劃,就被質疑未來恐變成“美積電”。如今半導體關稅即將開牌之際,更讓島內憂心可能會噩夢成真。

報道稱,美國先以補助方式誘惑臺積電前往投資,如今卻將補助變成買股份的錢,如同黑道插乾股的劣行。

報道稱,盧特尼克雖強調美國要的是投資回報,不附帶公司治理權力,但在特朗普的要求下,臺積電即使百般不願意,仍赴美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難保特朗普未來不會利用行政指導的方式要求設駐廠代表,以“溫水煮青蛙”方式,進一步分割美國廠,成爲美積電。

另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1日報道,特朗普政府頻頻釋出有意入股臺積電的消息,外界猜測,美國芯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完美風暴”(多種不利因素同時出現,導致情況變得非常糟糕,甚至達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本網注)。

業界分析,這將讓臺積電、三星等大廠同步面臨困境。

首先,美國借“國家安全”之名,行“美國利益最大化”之實,要取得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廠股權,恐影響公司獨立性。

其次,業界分析,若美國政府的持股影響力過大,可能導致臺積電的技術和高階人才持續流向美國,進而削弱臺灣半導體產業長期發展。

再次,先前拜登政府已提到“領芯片補助就要同意美國廠分潤”,現在特朗普政府又拋出入股成爲股東,無論如何,皆等於是“一頭牛要剝兩層皮”,入股和分潤模式如何定義,後續細節仍需釐清。

臺灣雅虎奇摩新聞網8月21日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推動將芯片法案的補助轉換爲股權,以確保美國納稅人獲得回報。此言引發臺灣網絡社羣熱議,網友直言臺積電赴美設廠已近乎“送過去”,恐被美國掌控。

有網友表示,美國一方面要求臺積電赴美設廠,另一方面又希望將補助轉換成股權,形同“一石二鳥”,既能引入技術又換得部分控制權。網友憂心臺積電未來恐徹底被美國掏空,臺灣失去最重要的產業。

不少網友對此感到憤怒,批評“這就是明搶”。有人嘲諷“硅盾一步一步被拆掉”,也有人認爲,美方態度顯示臺灣只是戰略棋子,“榨乾之後就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