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談判有「保密協議」 時代力量:政府適時說明才能獲得信任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圖/時代力量提供)
實習記者石嘉豪/臺北報導
針對「暫時性」關稅20%一事,總統賴清德今(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臺美談判進度,不過由於談判細節涉及「保密協議」,具體內容,仍需待雙方達成協議後,始能公開,總統則強調,屆時會將協議送至國會審議。時代力量則呼籲,適時的說明,是政府能獲得社會信任、支持的前提,要求政府在談判框架下,兼顧保密與民主透明,與國人溝通整體政策方向與因應機制。
時代力量表示,根據賴清德總統稍早的記者會,因爲談判的程序安排,臺美雙方還未談判完成,還會有進一步磋商,因此,20%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稅率,後續還有再調降的可能。
不過,時代力量呼籲,政府應向社會溝通談判走向,譬如,要守什麼?什麼可能要開放?讓社會及早因應出擊,畢竟臺美談判至今,政府在對美投資方向、可能鬆綁進口領域始終未鬆口,僅有外媒報導的臆測推斷。
時代力量說,賴總統雖於記者會上強調,基於雙方保密協議,無法跟社會大衆說明,但政府可以做的是,針對談判架構、談判核心目標、可能的社會衝擊,作整體的方向說明,讓國人瞭解整體走向、評估風險。
此外,時代力量指出,政府也應協助產業與弱勢,先行溝通、預先支持,在關稅衝擊下,提出具體配套,例如,產業補貼、轉型支援、出口替代市場佈局等,以降低對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雖然民間已經在評估可能遭受的衝擊,但政府對產業的溝通與協助,應該走在前面。
時代力量進一步點出,政府也要試着提升對美國談判的公共參與,不論是在諮詢機制、定期報告,或形成後盾的部分,時代力量建議,政府可以結合專家與產業界,組成談判諮詢機制,定期向國會、全國人民報告進展,提升政策的正當性與社會信任,讓全民、產業界可以作爲政府的後盾。
時代力量說明,可以理解外交與經貿談判需保有彈性空間,但透明、適時的溝通,是政府能獲得社會信任、支持的前提,爲此,時代力量呼籲,政府在談判框架下,兼顧策略保密與民主透明,按部就班向國人說明整體政策方向與因應機制,才能凝聚共識、減緩風險、保障產業、民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