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防務至上”將令臺產業發展失衡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道 臺灣“中時新聞網”8月21日刊登題爲《明年總預算防務至上 產業失衡》的文章,作者爲臺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學者張元祥。文章說,臺當局行政管理機構21日拍板2026年度總預算案,“防務至上,發展退位”可說是賴當局第二本預算書留給社會最深刻的印象。雖然外界原本就預期明年度防務預算會大幅增加,但“沒有民進黨辦不到,只有大家想不到”,最後數字出來,仍讓一堆專家學者跌破眼鏡。

明年度防務經費支出編列5614億元(1元新臺幣約合0.24元人民幣——本網注)、海巡署支出371億元、特別預算1792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654億元、退輔會退除役官兵退休給付1064億元,合計防務相關支出高達9495億元,約佔GDP的3.32%。這將是自2009年以來,軍費佔比首次突破3%關卡。

此外,今年前三大支出部門中,排名第三的防務支出與排名第二的教科文支出有高達1238億元的差距;但明年度防務支出雖仍居於歲出第三大部門,與教科文支出差距卻縮小到78億元,甚至極有可能在後年成爲第二大支出部門。

相較於防務支出大幅增長,其他部門的預算編列顯然缺乏亮點。其中,社會福利支出佔比從今年的27.9%下滑至明年度的27.4%,教科文支出佔比從19.9%下滑至18.3%,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支出佔比從1.0%下滑至0.9%。

更讓人憂心的是,面對美國高關稅衝擊,臺灣面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經濟發展支出佔比卻從14.3%下滑至14.1%。

這其中,賴清德競選政見的“五大信心產業”明年度預算增幅達到30%,“人工智能新十大建設”預算增幅更高達84.8%,但與此同時,明年經濟發展支出的總體佔比卻是下滑的,顯然政府眼中只有高科技產業,漠視將承受美高關稅重擊的傳統產業,恐使臺灣產業發展更失衡。

長遠來看,臺灣的財政狀況能否長期支撐“防務支出一枝獨秀”的預算結構,讓人擔心。整體而言,明年度總預算出現“部門成長失衡”的狀況,這顯然並非理想健康的狀態。

防務支出佔比達到GDP的3%目標之後,民進黨當局究竟想將臺灣的發展帶往何處?賴清德與卓榮泰需要對全民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