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舉辦產業園區發展政策高峰論壇 塑均衡臺灣發展藍圖

論壇以「邁向均衡臺灣之產業園區開發管理」爲題,政府從國家整體發展出發,全面盤點各地方在地特色及資源。透過產業發展,創造年輕人就業機會與提升薪資所得,完善周邊生活機能與便利性,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經濟部表示,園區不僅是經濟活動的空間,更將成爲區域平衡、促進青年返鄉、實踐永續轉型的重要驅動平臺。何晉滄表示,產業園區是支撐國家產業政策的戰略節點,「透過優化用地供給與治理機制,園區將連結產業、人才與生活,成爲地方經濟躍升的樞紐。」他並強調,經濟部將持續強化跨部會協調、協助地方整合資源,打造具創新與韌性的產業生態。

政治大學教授鄭安廷以「產業用地政策與產業園區規劃開發」爲題,剖析產業用地制度挑戰與未來方向,指出地方政府應從被動執行者轉型爲主動協作者,與中央共同因應產業升級及資源再分配的挑戰。隨後,成功大學教授胡太山與銘傳大學教授洪啓東分別提出智慧治理、災害韌性及永續設計的觀點,爲園區發展注入新思維。

高峰論壇由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開場引言,說明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的整體發展方向,中央與地方共同攜手推動全國152項重要建設;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局長楊志清指出,園區系以「智慧、安全、永續」爲核心,持續推動活化土地、立體化更新與新園區開發,以因應產業發展需求。

六都副市長亦分享地方產業藍圖。臺北市副市長張溫德提出「黃金廊帶」,串聯北北基宜資源,推動AI、生技與低碳治理;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提出「AI+智慧園區」,導入數位治理與永續應用;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巨說明龍潭科學園區三期與市辦園區推動永續利用,強化綠能循環;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強調中科二期半導體相關科技大廠投資,帶動兆元建設與新園區;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表示,將因應南科擴張推動園區轉型與基礎建設;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則提出「翻轉高雄」,以2050淨零及智慧應變打造智慧韌性城市。

與會專家認爲,未來園區將於安全基礎下,朝向智慧化、永續化與跨域整合,不僅是企業成長空間,更要建構低碳基礎設施、碳排治理與數據治理體系,並結合產學研合作,吸引青年創業與國際研發資源。

此次論壇成功搭建中央與地方的高效溝通平臺,凝聚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的政策共識。經濟部強調,將持續以產業園區爲戰略節點,推動前瞻而包容的發展路徑,確保臺灣各地共享產業升級與就業成果,邁向「永續均衡的經濟治理」。最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攜手拼經濟,永遠與產業站在一起。